山东诸城一民企女临时工马秀春因公司突发火灾,抢救公司资产时不幸被烧伤。200多名工友们自愿为其捐款,公司亦为其支付170多万元治疗费用,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员工们8月份的工资也没有发放。但工友们为“救马秀春,救厂子”,不惜加班加点,没有丝毫怨言。(10月7日《中国新闻网》)
看惯了工伤得不到救助、公司没有人情味、员工流失致用工荒的新闻,再看到工厂有情、员工有意,互助、互救共同演绎物欲时代的人间大爱,让人有了一种久违的温情感。这则新闻告诉我们:并非“资本的每个毛孔里都充满着工人的血汗”,现代企业文化里也有企业与员工互助、互救的感人篇章。
中国古代哲学里,早就有过人性善与恶的大讨论。在学理讨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的背景里,至少有这么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你深信人性是善的,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张扬、引导人性之善,那么,“人之初”必然“性本善”。以新闻为例,民企女临时工救火失误而烧伤自己,但其出发点是良善的;老板抛开私利考量以救助员工为要务,既是在张扬自己对人性之善的笃信,也是在回应善行的引导。再到后来,即便公司为了救助受伤员工花费了大量流动资金,难以为继,甚至前途未卜之时,也有一大批员工愿意跟随公司,愿意救工友、救厂子。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以德报德”的践行,更是对人性之善的有力张扬!
说通俗点叫做“好心有好报”,学理一点的说法叫做“情感满足上的互换”。人生在世,不仅仅只是为了具象化的“三餐一宿”、也不单单追求“锦衣玉食”,在物质生产能力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满足生理需要、物质需求已经成为最基础的东西,许多人开始追求回馈社会、回馈他人,就像那个办厂子解决了大批救业的民企老板,就像那个平时与人为善、以集体利益为己任的马秀春,就像那200多名有情有义的工友。为他人付出、为集体付出、践行“以德报德”,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处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应有之义。只有此,才可能实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 2011-09-29VIE企业海外上市需要限制吗?
- 2011-09-23建设公租房,不能甩包袱给企业
- 2011-09-20一个错字为何“杀死”一个企业?
- 2011-09-19污染企业背后的保护伞是谁
- 2011-09-08办公楼赛皇宫,奢华撑不起光亮的企业形象
- 2011-09-08我们需要怎样的大企业?
- 2011-09-06企业500强光鲜背后存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