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从梁思成到吴良镛的成就与无奈

www.fjnet.cn 2012-02-15 08:51  徐  伟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欣闻我们的前辈同行,著名的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日前举办的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是长久以来,建筑规划学这一门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学科第一次因为个人的成就而受到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认同,可喜可贺。

可以看到,吴先生长期以来致力推动人居环境科学,倡导城乡和谐发展的举措,深深影响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行为。这是一门探索研究人类生存活动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生物圈联系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

在国内,吴先生是最早将城市与建筑理论体系化的学者之一,他较早树立了建筑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认识观。但更让我们觉得窘迫的是,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学生和同事,吴良镛尽管一生反对古城大拆大建,却难阻止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 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菊儿胡同改造”尽管做出了保护与开发平衡的有效探索,却再无后继效仿者出现;人居环境学的研究成就,尽管能得到国家科技奖的高度肯定,却依然经常为广大城市管理和建设者所漠视,原因何在?

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城市也是因人兴而兴,以哥本哈根为代表的欧洲城市,将人本主义情怀发挥到极致——步行尺度、绿色环境、宜人街道和活力场所,无不体现了城市对其建设者的正面回馈。但是国内的城市建设行为,却往往漠视了其使用主体——人,要么用以凸显绩效,以速度换取眼球,此结果无疑是粗制滥造;要么用以凸显经济,城市建设让位于产业发展,此结果无疑是杀鸡取卵;要么用以凸显形象,宏大尺度加“夺目地标”,此结果无疑是哗众取宠。这种结果下创造出的城市空间必然是缺少灵魂,缺乏活力。此为其一。

以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为基础的人居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于城市建设和发展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但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使得现今普遍的情况是,长官意志多强于专家谏言,一份城市规划的方案文本,一般先开专家评审会,后上规委会,最终以行政决策为句号为评审收尾。规划的调整和修改,有时候也以相关领导的个人意图为主导,政府所聘请的城市建设顾问团队,多数是作为例行评审公事所需,真正在提议优化上面,所能行使的权力有限。正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所热议的北京密云“欧洲风情小镇”,估计就是“外行指导内行”的产物。在此流程下,最终成型通过的文本,也会因此过滤掉不少精华,无法真正因地制宜地指导建设。此为其二。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