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让企业主动报告食品质量是鸵鸟思维

www.fjnet.cn 2013-02-17 10:33  李万友 来源: 我来说两句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在食品和消费品生产企业中率先实行“产品质量状况主动报告制度”。(2月16日《新京报》)

刚过完年,就看到国家质检总局表态,给人下决心解决食品及其产品质量问题的感觉。可仔细品味,丝毫没有欣慰感,甚至不得不忧心忡忡。

一来问题食品、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或多或少危害了公众的健康,尤其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在如此血淋淋的教训面前,“前车之鉴”就是难以成为“后车之师”,越发需要重拳出击;二来商业道德滑坡现象“有增无减”,企业本就缺乏道德血液,让企业自律纯粹不靠谱,把如此重任寄托在企业身上,无疑是在玩危险游戏,想当然难以让公众放心,更无法确保餐桌安全,还有什么欣慰可言,恐怕不想担心都难。

这倒并非杞人忧天,而是经验早就告诉公众:绝对不能相信企业。没错,迄今为止,发生了不少或轻或重的食品安全事故,基本上没有一起是企业主动报告的。这在“毒奶粉”、“毒豆芽”、“毒胶囊”、“皮革奶”、“牛肉膏”、“瘦肉精”、“地沟油”、“增白剂”、“染色馒头”等比比皆是的问题食品没有一起是企业主动报告中可见一斑。

重要的是,有些问题食品本身就是故意而为造成的,怎么可能主动报告。明知不靠谱,还逆流而行,不能不说“很傻很天真”。说一千道一万,让企业主动报告食品质量千真万确是一种鸵鸟思维。

出台政策是项再严肃不过的工作,一来需要科学决策,二来需要民主决策,甚至可以说,两者缺一不可。换言之,本就不该抛弃鸵鸟思维,尤其是食品安全监管这样的重任上更应该如此。

可纵观“产品质量状况主动报告制度”,一看就不是科学决策的“成果”,也缺乏公众参与,说白了,反正就是将鸵鸟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究其根源,明显是“一言堂”,或者说“口袋里卖猫”式决策下的蛋。

食品安全,一边连着监管部门作为与否,一边连着老百姓的餐桌安全,甚至是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否。有这样的举措,何谈作为?依我看,问题食品之所以屡打不绝,是跟监管隔靴搔痒、剑走偏锋密不可分的,也说明要让食品安全起来,必须从改变当下的监管思维做起。要不然,食品安全越发任重道远,老百姓也越发悲哀。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