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高校晒“三公”才能“净”校园

www.fjnet.cn 2013-06-03 10:59  余  旖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上海交大的在读研究生雷闯,今年1月曾向全国113所高校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请各校公开2012年度“三公”消费支出具体金额。最近他向媒体证实,已经收到40所高校的回复,其中只有一家——成都大学——兑现承诺,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及今年预算。

这样的结果,雷闯、媒体和公众其实都不意外,也许有人猜测愿意公开信息的学校会多几所,但肯定,绝大多数学校会给雷闯一个软钉子碰——我们对此心底有数。

雷闯的要求很简单,也合理合规。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中央部门的三公消费规模逐步透明化;高等院校的信息公开则有教育部颁布的、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规范。因此,雷闯的举动并非堂吉诃德般的行为艺术,而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是公民对公共决策的正当监督。

对政府预决算的监督,是公共资源配置是否公平合理,最重要的保障。而这一监督的实,起点就是信息公开。过去,由于行政权力封闭运作,公众对很多堪称疯狂的“三公消费”雾里看花,无可奈何。而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这几年确实见到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虽然距公众期待还远,但信息已基本透明,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相较于规模庞大、内容复杂的政府“三公消费”,高校的“三公消费”为何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与高校性质有关,高校经费来源无非三种,政府拨款、市场筹措和学术项目,三种皆是公共资源,浪费或腐败,都会严重破坏社会基本公平正义,是公众最深恶痛绝的腐败之一。

另一方面,高校特别是代表中国学术水平和良心的著名高校,在国人心中仍是一方“净土”,没有干净的校园,何来干净的教育?何来干净的人才?又怎么会有社会更加洁净的未来?因此,与雷闯一样,很多人都期待,像“信息公开”这样重要的,对社会具有普遍意义和引领作用的改革,能够在高校顺利展开,进而影响更广泛的社会土壤。否则,在这个将自由民主奉为圭臬的环境里都行不通,那么在其他行业或领域,恐怕将更难推行。

如今,雷闯向113所高校提出公开三公消费的申请,而只得40份回复、一家高校兑现诺言的现实,让我们看到信息公开由法规条例到落地实现之间的距离。

雷闯是大学生中较具民主监督意识的代表人物,而他给各高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带来的“压力”,其实正是制度建设中最需要的,也是最不可忽视的,由下而上的草根推动力。这一监督的压力不仅有助于改变高校对信息公开的态度,还在实践上有助于发现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雷闯成为“新闻人物”,说明公众对其发动的“压力测试”高度关注,希望高校不要回避舆论的要求,辜负公众的期待,在阳光建设上拿出点真动作来。

  • 责任编辑:潘荣煜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