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

2014-01-20 14:20  沈小平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具有很强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考核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干部在工作中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日前,中央修订出台的《干部任用条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强调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干部工作实绩。这一举措,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普遍加强了科学发展政绩考核,较好地发挥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但仍存在过份注重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考核,注重GDP的排名,对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考核不够等问题,一些地方违背科学发展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对“短平快”的政绩项目兴趣浓厚,大举借债搞“政绩工程”,有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有的仍存在 “一任一张新蓝图”的现象。

考准考实干部政绩,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是关键。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必须突出科学发展导向,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只有调整考核指标体系,使政绩考核覆盖全面工作,既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又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的考核,以更科学的标准论英雄,才能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不带来后遗症的速度,创造打基础、利长远的实绩。

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离不开对政绩的综合分析和科学评价。既要看前任的基础,又要看现任的业绩;既要看发展成果,又要看发展成本与代价;既要看任内干成了什么,又要看走后留下了什么,多维视角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政绩。唯有如此,才能防止急功近利、“一任政绩、几任包袱”,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有的干部好大喜功,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是违法施政、侵犯百姓合法权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施政和决策时,缺乏群众观念,接受群众监督不够。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就是要完善考核方法,进一步扩大考核民主,在注重“官评”的同时,增加群众的话语权。深入了解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公认度,加大群众评价在考核中的分量,把群众满意作为干部考核的刚性约束,促进干部抓落实、干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对干部队伍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用好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最核心的是打造“用结果说话”的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重实绩、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处。通过重用一批,褒扬一批,追究一批,为坚持科学发展的干部撑腰打气,使干部学有榜样、干有目标、行有鉴诫。

当然,我们强调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是不要经济增长了。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看GDP的增长固然不行,没有GDP的增长也不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刻也不能动摇,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需要防止的是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简单以GDP论英雄,不是没有发展的压力了,而是压力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因为追求发展质量比单纯追求增长速度,更有难度、更见功力、更显“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