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机关食堂”一说应该消失

2014-03-28 07:14  采桑子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自2011年云南省昆明市市级机关陆续搬往远离市区的呈贡新区以来,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就开始向社会开放。同样的菜品、同样的价格,老百姓和公务员坐在同一个餐厅吃饭,有人评价,这也是群众路线的体现。(见3月27日《人民日报》)

民以食为天。吃饭的问题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当下,更是转型期中国的一大突出问题。

也许眼下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存在着老百姓与官员之间基于身份差异、权力差异、级别差异、待遇差异而出现的事实上的吃饭“多轨制”。受“多轨制”影响,有的人吃饭不要钱,有的人山珍海味成为负担;有的人为“吃饭到哪儿”发愁,有的人甚至于为填饱肚皮生忧,使吃饭问题,已然吃出了社会不公、身份差异以及经济、民生、环保方面的综合紊乱症。

如今狠抓作风建设,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吃饭这一社会难题破局的希望。中央密集颁布了“八项规定”和相关禁令,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参观考察时与老百姓打成一片,选择平民消费,并且通过自觉交进餐费之类,释放了机关作风建设从吃饭抓起的信号,也给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树立了不搞特殊化的示范。

显然,要真正解决问题,尚需一系列的制度来加固和定型。比如规范的“三公支出”制度,有利于终结公款吃喝报销无度的乱象;科学的市场监管制度,有利于终结餐饮市场难以令人放心的尴尬;公开透明的公务员津贴制度,有利于将领导干部、公务员推向与老百姓同样的餐饮市场,以期彻底解决吃饭“多轨制”问题。

昆明市级机关食堂直接对外开放,把老百姓请为座上宾,更是机关食堂共享化和市场化的有益尝试。同一个蓝天下,同一个梦想,同一个食堂,同样的食谱,这就是群众路线,就是机会平等,就是真心真意解决全社会吃饭问题的破冰之举。在一个真正的市场化社会,我希望,机关食堂这个术语就此消失,而代之以大众饭店之类的称呼。从此以后,什么机关食堂、机关酒店、领导小食堂之类,要么干脆关闭,要么实现无差别的市场化供应。只有这样,餐饮市场才可望回归正常,食品安全才可望受到重视,万户饮烟的状况才可望终结。

□ 采桑子(武汉 职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