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年没人申请的审批事项存在,就一定会有那种让企业跑断腿、累断腰却毫无意义的审批事项存在。这都是从相同的观念滋生出来的,是问题的一体两面。】 一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竟连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这是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抖出的一个“笑点”。虽然“可笑”,却绝不会让人感觉愉悦,反而凸显出问题之艰、改革之难。 相比那种卡住要害关节,让市场主体无法自由呼吸的审批,这种8年无人申请的审批事项危害固然没有那么大。但是,没有存在感的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既造成决策成本增加,也使得政府行为少了点权威感。 更重要的是,乏人问津的审批事项存在,折射出需要打破的思想观念障壁。一些部门和地方,或是仍然在计划经济的轨道里凭惯性滑行,或是受到地方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掣肘,对经济的管理仍然“很微观、很具体”,这正是改革的重点所在。有8年没人申请的审批事项存在,就一定会有那种让企业跑断腿、累断腰却毫无意义的审批事项存在。这都是从相同的观念滋生出来的,是问题的一体两面。 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是“先手棋”。从理顺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关系看,简政放权是必然要走的路。正因为如此,总理在去年两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就郑重承诺,至少要取消和下放现有审批事项的1/3。而这也成为改革“开门第一件大事”:去年中央政府下放取消了416项审批事项。虽然普通人感受不大,但新注册私营企业增加三成的数字,已能说明这一举措对经济实实在在的影响了。 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继而进一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决心很大。然而,也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在国务院的简政放权迈开大步之后,地方尤其需要做到“上下对称”,真正把那些管得过死、卡得过严的审批权力交还给市场。 不过,改革本身就是触动利益的事情,更何况涉及的还是审批这种实实在在的权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各地仍常有“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的数字游戏,也常有“有利不放、无利推让”的隐性规则。屡屡听说“给海岛城市下放草原经营许可”的异闻,也总是看到“中央放下去,省市捡起来”的谬事。 今年初,国务院决定向社会公开各部门审批事项的权力清单,实际上是借鉴了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法无授权即禁止”。这一管理方式的变革,也可以更多向下延伸,真正划清政府权力的界限,把行政审批事项“一刀切”。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目前政府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管了太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情。不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让行政权力在合理的区间运行,才不会因为管空了或是管多了而让人觉得“可笑”,这也正是改革的深意所在。 |
相关阅读:
- [ 05-23]取消专业审批,激发大学活力
- [ 05-15]喊“注册户”审批应掌握主动权!
- [ 05-12]需要改革的不只电信资费审批
- [ 05-12]食药监大部制亟须纠正“重审批轻监管”
- [ 04-30]从审批到审判减刑假释回归司法
- [ 04-20]审批流程“减肥”减掉部门“油水”和权力“肥肉”
- [ 04-15]“最牛”行业协会让审批放权落空
- [ 04-03]取消重点学科审批不如去利益化更为客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