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知识产权设立统一的法律环境,已是当务之急。既培养专才,又能避免地方行政的过度干预,知识产权法院才能既发挥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中国创新,又推动司法改革的双重意义。 6月6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改革重拳迭出。其中,《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之一,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改革方向,变为国家层面的具体行动。 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现实针对性在于,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已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生产者和拥有者,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商标第一大国,2011年,中国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但另一方面,围绕知识产权的纠纷也成倍增长:2009年-2013年,全国地方法院审结的知识产权一审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就多达10万件。另有统计显示,2013年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中,有近半涉外。其实,在公众的日常经验中,知识产权侵权的现象也非罕见。商标冒用、仿用,学术抄袭等事件,屡见不鲜。 知识产权保护落后于知识产权产出的危害性极大。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力保护的后果,是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均得不到合理估值,这不仅会抑制生产,而且会让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市场的显性规则,从而破坏社会的信用环境和基本秩序。 当下,中国已进入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均需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转型升级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普遍的创新精神的激扬。如果不能让知识产权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不仅创新这一前提条件无法具备,还会鼓励资金等要素资源的错配。 实际上,中国一直在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惩处力度,专门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试点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等,都体现了制度上的努力。但实践也表明,其中仍然存在不少漏洞。 比如,民事、行政、刑事的分类,有可能导致从事实认定到审判法度的不一致,而不同地区由于地方利益诉求不一,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执行也可能大相径庭。宽对本地商品而严对外地产品,很可能是自然选择。 为知识产权设立统一的法律环境,已是当务之急。因为,只有刚性的法律制度才能超越地方利益,统一司法标准,才能为知识产权保护设置最明确的标准,划出界线。专门和相对独立的司法审判体系,也是国际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的通行经验。 当然,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专业性高的特征,因此,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对于其组成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培养专才,又能避免地方行政的过度干预,知识产权法院才能既发挥保护知识产权推动中国创新,又推动司法改革的双重意义。 本报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
相关阅读:
- [ 06-05]“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
- [ 04-24]警方介入调查预示快播模式终结
- [ 04-15]中药配方不该用“国家秘密”保护
- [ 02-24]保护媒体知识产权应纳入政府视野
- [ 10-09]如何看待产权局使用盗版系统?
- [ 09-16]美国“厨房里的创新”的启示
- [ 07-29]新闻APP逆袭,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 [ 05-07]是激励创新还是激励垄断剥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