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良性互动也是慈善运作的基础

2014-07-22 15:53:41 阅  尽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超强台风“威马逊”给琼粤桂三省区来了个下马威:房屋倒塌,农田、果林大面积被毁,城区停水停电……然而,大灾面前,一个小插曲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有网友发现,红十字会发往灾区的救灾物资中,居然有几千条棉被。南国七月,送棉被是否太过“温暖”?有媒体质疑红会救灾的专业精神何在。红会方面迅速回应,称棉被是常备救灾物资,有些老人、孩子确有需要。

救灾急如火,岂料“棉被”却成了“主角”,掀起偌大的舆论波澜,这恐怕让人们始料未及。但细想想却也有它的必然性。按照常理,在高温酷暑的南方,酷热难耐,此时送棉被,恐怕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因此,质疑红会救灾调拨棉被的合理性便在情理之中。尤其是,近年来红会负面传闻不断,常处于舆论的漩涡中,也增添了不少人对红会的不信任感。

但不管怎么说,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公共慈善机构,接受公众监督是必不可少。因此,不管舆论的质疑恰当与否,它都需有虚怀若谷的接纳诚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面对公众的质疑,红会方面不推诿,不敷衍,更没有“神回复”,而是从物资的申报、调拨程序,以及客观需求等多方面迅速予以释疑。公众理解多少暂且不说,相比以往红会经历的诸多风波,应当说,这次红会与公众能形成良性互动,其态度和做法都值得首肯。

其实,如果人们以理性的态度看“棉被”问题,恐怕并非就是非红即白那么简单。盛夏的琼粤桂,常规情况下确实不需要棉被,但对那些房屋倒塌,露宿于野外的人们,尤其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孩子来说,有床棉被或就可解决大问题。而从当地记者在灾区现场了解的情况看,部分民众也确实有对棉被的需求。这也证明,暑夏给南方灾区调拨棉被,绝非“无厘头”。

慈善在中国还是个相当稚嫩的事业,它需要公众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专业机构与公众建立的互信。作为近年遭遇了太多舆论激荡的红会,要想真正重树形象,获得民众的信任,老老实实“被监督”是绕不过的坎。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年的教训和磕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红会的运作水平。正如这次,救灾物资尚未到达灾区,人们便已第一时间在网上获知了物资清单,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公众和舆论的监督,正是保证红会透明、健康、公平运作的基础。

话说回来,假如红会能从网友的“吐槽”中汲取有益成分,在救灾物资的储备及调拨中更完善,更有针对性,提升救灾服务的水准,那或许是这次“棉波风波”的意外收获。无论如何,灾区还亟须各种救援,还是让我们为急需救助的灾区民众多做点实事吧。

本网评论热词:三伏天送棉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