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乱象频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昭示出实现教育公平仍需努力。公众要求遏制加分乱象的呼声不断,有关部门应该在制度设计及执行上,积极回应公众期待。突破利益藩篱,规范高考加分,促进教育公平,才能最终为社会公平“加分”。 据《中国青年报》7月20日报道,2014年度高考录取工作已进入尾声,但近日曝光的辽宁、河南两省高考体育加分造假事件,将“高考加分政策”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记者统计了近五年媒体曝光的高考加分舞弊案件后发现,2009年至2014年媒体曝光的涉及高考加分负面案件共有15起,其中12起涉及高考体育加分,且“高考加分腐败”在东中西部均有发生。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弥补高考“唯分数论英雄”的不足,是一种在确保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前提下的制度设计。该项制度实施以来,对于选拔特殊人才、引导考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在一些地方变了味、走了样。 具体表现为:高考加分造假,不论是鼓励性加分,还是照顾性加分,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造假现象,越来越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项目被质疑存在造假,有的地方存在暗箱操作,甚至演变成“钱分交易”的加分“订单”;该不该加分、加多少分缺乏科学的依据,完全由地方政府决定,在“一分一操场考生”的现实背景下,动辄10分到20分的加分,对加分与非加分考生的影响很大,引发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质疑。 在“一分”可能影响考生一辈子的情势下,过宽的加分、过大的加分分值“诱导”出不少造假行为,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甚至形成了加分暗箱操作的腐败利益链。一些地方,高考加分政策本身存在制度漏洞,为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也与加分程序不公开、考核过程和结果不公开有关,一些地方尽管要求对加分考生进行公示,但公示在不少地方走了形式,不仅重名的无法辨识,有的连性别都不列明。还有一些地方,将高考加分的决策权授予地方主管部门和学校,不重视核实与监管。 高考加分乱象频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昭示出实现教育公平仍需努力。公众要求遏制加分乱象的呼声不断,有关部门应该在制度设计及执行上,积极回应公众期待。比如,针对加分范围过宽问题,应适当减少加分项目;针对有的加分分值过大问题,应合理降低分值;对于各地自行确定的加分政策过多过滥问题,应该强化“顶层设计”,全国相对统一和公平;针对加分门槛过低问题,应当适当提高加分门槛;更加重视“裸分”,可以考虑在“裸考”的基础上,将加分转变为优先录取。同时,对于一些地方长期存在加分腐败利益链,应该严肃查处;一些学校纵容加分造假,也应该予以处理。 凡是公共政策,必以公共利益为考量,必以社会公平为归依。突破利益藩篱,规范高考加分,促进教育公平,才能最终为社会公平“加分”。 |
相关阅读:
- [ 07-16]巧立名目的考试加分损害教育公平
- [ 07-16]少数民族考试加分何来“不公”之说?
- [ 07-14]当“特长加分”演变为“花钱买分”
- [ 07-10]从替考到加分舞弊,警钟为谁而鸣
- [ 07-09]“合规不合理”加分也应追责
- [ 07-09]放弃加分背后的违法犯罪不能放过
- [ 07-08]高考体育加分调查,别成为烂尾新闻
- [ 07-08]高考加分造假已坐实,依法严惩才有公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