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是一次高规格的亚太外交盛会,而在会场之外,北京的空气质量问题也由此引发热议。由于积极动用一系列保障措施,长期受到雾霾侵扰的北京在APEC会议期间绽放出蓝色天空,被网友形容为“APEC蓝”。 面对来之不易的“APEC蓝”,人们在惊喜的同时也不无“留恋”,担忧这样的青空只是暂时的美好。令人欣慰的是,“APEC蓝”并未止于民间网络上的美好愿景。11月10日,在为各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举行的欢迎晚宴致辞中,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谈到北京的空气质量和污染治理,他表示,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APEC蓝”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联动举措。为了保障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和周边地区采取了限产、休假和限行等应急举措,通过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一些举措,可能偏于应急,带有临时性,能不能形成常态,要另行酌议。但有一些举措实打实地将环保手段提升到崭新高度,形成高度合力,关停排污企业、限制落后产能等等,以前的执法软绵绵,这期间则表现颇为强势。 事实证明,政府的环保能耐其实很大,有时超乎想象。这样的环保能耐被激活,还需要议程设置的调整,就是把整治雾霾变成社会的“头等大事”。“APEC蓝”要延续下去,就意味着日常生活之中,政府联手治污的行动力,内在动力,可以与兴办一个大项目、招商引资比肩,甚至超越。在严峻的污染形势面前,只要下足力气,人为的干预手段确实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这无疑打破了人们对雾霾治理坐等“风吹雨浇”的固有印象,治污成果让人颇感振奋。 环境问题的压力由来已久,污染治理被提上议事日程也早有共识,也不乏相关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环境问题的解决被视为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涉及历史欠账、眼下发展和未来空间的矛盾。很多时候,“碧水蓝天”被视为未来远景,很少被视作今天就可以享受到的美好感受。在这个意义上,“APEC蓝”是一个契机。 这就意味着,环保行动力将提升段位,甚至环保就可以成为直接的经济干预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也许不能简单指望为一个自然而然的历史转型,必定有人为因素推动,环保行动力则是关键因素。经济转型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些可能也急不得,但是,在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下,却不一定只有耐心等待落后产能被市场自然淘汰等慢办法,也不缺乏当下就可以展开行动的途径,而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应当成为强大的倒逼和干预力量,促使这一过程的提速升级。 目标的实现,需要的是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以北京的空气治理为代表,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和实例证明,政府跨部门、跨区域的力量整合是污染治理的必要手段,“APEC蓝”能否成为环境常态,是对政府行动能力的考验。 |
相关阅读:
- [ 10-27]“看脸色”的环保注定走不远
- [ 10-21]“环保腐败”之危害甚于雾霾
- [ 10-21]环保按日计罚关键在执行力
- [ 10-10]如何补齐环保执法的短板
- [ 09-26]让制度规范保障环保履职
- [ 09-24]新环保法亟须在重点难点上破题
- [ 09-16]环保一票否决不能成摆设
- [ 09-15]环保联合执法乏力是政绩观作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