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南京等多地储户银行存款近日接连被曝“失踪”,引起社会和监管层关注。银监会发布评论文章《所谓存款“失踪”原来是“被骗”》。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所谓存款“失踪”,实际上是“被骗”,目前银行存款不存在丢失、失踪状态,提醒储户不要贪图高利息,以防被骗。银行存款是安全的,不过,不排除银行员工里也有“坏人”,与外人“内外勾结”诈骗存款等,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严查。(2月5日《新京报》) 银监会的提醒不无道理,从媒体的报道看,一些银行存款“失踪”是被骗子骗走了,之所以如此,与一些储户贪图高利息有直接的关系,储户的贪心难辞其咎,应当好好反思。常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以后再遇到高利息揽存之事,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其实,这不难做到。因为银行正规的存款利息是公开透明的,家喻户晓。尤其大银行不会突然弄出个高利息揽存业务。 然而,我们也须看到,存款“失踪”毕竟是在银行发生的,骗子是通过银行行骗的。如果骗子不是通过银行来行骗,贪心的储户也不会上当,因为天真的储户认为:银行是正规金融企业,是国家或政府办的,不会有问题。我们不宜责备储户缺乏金融风险防范知识与技能,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储户是凭着朴素的感情把他们的钱存到银行的。从这个角度讲,银行也不能把存款“失踪”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那些银行“内鬼”不是银行员工吗?银行如果对其管束严格,他们会内外勾结、阴谋得逞吗?银行如果监管到位,对储户进行大额转账业务予以柜台正规指导或提醒,储户能糊里糊涂地被“套”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而,银行也应当从存款“失踪”事件中汲取教训,推出保护储户、防范金融诈骗的举措。 银行是国有企业,保护储户存款安全,防范金融诈骗,这是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安全也是社会安全的一道底线,如果银行存款都不安全,公众能不焦虑与恐慌吗?这个社会还有安全可言吗? |
相关阅读:
- [ 02-05]“假银行”频现,事中监管去哪儿了
- [ 02-04]假银行“管不了”,监管之下不可有临时工
- [ 01-28]“先行垫付”应成为银行的“存款保险”
- [ 01-27]“真调查”为何没发现“假银行”
- [ 01-27]勿让司法错案遮蔽银行监管短板
- [ 01-22]银行应重塑“三铁”服务形象
- [ 01-21]九千万被盗曝出银行多少破绽
- [ 01-15]盼互联网银行给农村经营者开道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