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中国的各位,你们也高兴了,去日本桥多买点东西,高高兴兴地带回去吧。”中国超级联赛第三名广州富力队在客场战胜日本三冠王大阪钢巴之后,有日本球迷如此在论坛上留言。而各种吐槽调侃中,不乏“中华联赛崛起,J联赛已成夕阳联赛”的哀叹。 搜了一下资料,原来日本球迷说的日本桥很不简单。现在的日本桥于1911年完工,这一年正好是明治44年,日本收回关税自主。日本桥是日本步入强国的象征性建筑,桥头的青铜麒麟张开的翅膀,象征着明治时代日本社会的腾飞。 日本桥一带,除了大型百货店以外,还分布着许多从江户时代承传下来的百年老店。不知道是否真有中国球迷在看完比赛之后,来到日本桥购物,并带着双重的喜悦离开。但在这个春节假期,足足45万中国游客赴日本购物,狂掷了千亿日元。从智能马桶盖电饭煲,到300元一公斤的大米,似乎能够买到、能够搬得动的日常用品,都成了中国游客购买的目标。由于购物欲望强烈,花钱毫不手软,日本媒体将之称为“爆买”——这个词实在贴切。而由于日本个人消费持续萎靡不足,富士电视台甚至声称,未来抓不住中国游客,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千里送君马桶盖。考虑到“抵制日货”的情形尚不遥远,国人一下子迸发出的日货热情,实在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而看凤凰网的在线调查,57%的网民表示,“爆买日本”其实是全球化时代正常的旅游购物,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表示出于爱国心和对于本土品牌的信任,会坚持买国货者,仅仅只有34%。似乎在瞬间,中国从一个民族主义涌动的地方,变成了全球化的拥趸和动力源,中国民众心态也从狭隘敏感变得开放自信。 变化当然不可能真的在“瞬间”发生。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崛起和日本增长无力,也已经是既成事实,日本领先亚洲的现实已被打破,美国欧洲以及各个邻国谈及亚洲未来,首先提及中国而不再是日本。中日问题专家朱建荣援引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3月发表的《亚洲经济体竞争力2014年度报告》称,2013年亚洲37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排名表里,日本下降至第23位。1990年,中国的GDP为日本的1/8,2000年为日本的1/4,而到了2010年,取代了日本从1968年以来长达42年为世界第二的地位,2014年底,按照美元汇率计算,中国GDP又成为日本的两倍。也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基础水涨船高,在财团介入下,中国职业足球才能大手笔购买外援,实力让其他国家球迷各种羡慕嫉妒恨。 而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之后,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中国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获得大幅度提高。不但贸易结构由原来的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就是在最尖端的科技研究方面,经过几十年追赶,也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日本,比如宇航技术、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等。而学习自日本的高铁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日本。 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从中国进口的农副产品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已经有评论家惊呼日本即将成为中国农产品的殖民地——“Made in China”全面打入日本服装、食品、电器、工具等市场。而据朱先生描述,与以前最为不同的是,一般老百姓过去总抱怨中国的产品质量低劣,现在很少听到这类说法了。也许,在国人兴高采烈一头大汗搬运回国的日货中,依然有不少是Made in China。 中国真的造不出好智能马桶盖,造不出好电饭煲,生产不出最优质大米吗?坦率说,我不是把匠人精神挂在嘴边的“情怀党”,但了解过日本水俣病、“痛痛病”等重金属污染事件之后,也不难发现,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制造业升级等等,都是后发国家在高速发展中遭遇相似的成长之痛。 那么,跳出“中国制造业和日本制造业哪家强”“中国制造需不需要生产智能马桶”等伪问题,“爆买日本”背后的真问题是什么?很明显,是传统经济结构中被忽视压抑的中产消费欲望,与现实中国制造之间存在的严重不匹配。这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与中国消费转型升级未能同速同步的问题,也是中国从温饱型社会转型为小康社会(中产社会)必然遭遇的问题。 中国内需不振的假象在日本荡然无存,接下来,就看中国制造如何追赶中国消费了。但实际上,作为市场经济的信徒,不会看不到面对市场时候,中国制造表现出的强大成长性——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最后放弃了三星、索尼手机,入手了华为或小米? |
相关阅读:
- [ 02-11]高科技黄牛制造新的不公平
- [ 01-21]尊重历史是制造悦读的底线
- [ 11-13]“中国制造”为何能“飞”进美国?
- [ 11-11]重拳监管不是制造宣传效应
- [ 11-05]制造“偶遇新闻”的真实动机
- [ 10-10]关注诺奖别制造“村上悲情”
- [ 10-08]哆啦A梦引争议:中国动漫如何制造“全民偶像”
- [ 09-22]依法界定恐暴正是避免制造紧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