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众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也是更多地被广告引导而不是被科学引导。估计这种“我们恨化学”的句子,因为其遣词造句的爆炸性效果,更符合传播的规律,没准还是广告商和传播者津津乐道的“金句”呢。】 一个化妆品的一段15秒的广告,最近被舆论讨伐,因为这段广告每晚8点30分,都会较长时间地显示这样一句话:“我们恨化学”。为此,长期从事晶体结构测定和结构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将播出这一广告的央视告上法庭。 这句广告语之所以要说“我们恨化学”,无非是想强调自己的化妆品是纯天然成分,7月底,这家护肤品的这句广告语在业内引发争议,因为没有化妆品可以做到不含化学成分,这显然是伪概念,但厂家并未对此回应,直到走上央视平台。 其实,不用北大的化学教授,稍微有点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就算是纯天然的物质,也离不开化学成分,之前获奖诺贝尔的“青蒿素”,不就是从天然的青蒿中提取出来的化学物质吗?化学的概念和纯天然并无矛盾,这样一句绝对外行的话,在我国的主流媒体的黄金时间中广而告之,显然会引起公众误会。此次北大教授的诉讼对象非常准确,在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上,公众媒体本身是责无旁贷的。 中国第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很大,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就为4%了,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质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非但这次“我们恨化学”的广告,之前民间不断出现的各种滑稽养生办法,一直就是民众科学素质低的体现,而且也都是依靠大众媒体而泛滥成风的。 国人科学素质低,除了我们的科普工作始终欠缺之外,媒体的缺位和失职有很大原因,特别是现在,当媒体已经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渗入到了公众生活时,对媒体的最大程度,最巧妙利用,不是科普,而是广告,二者之间几乎存在天壤之别。因此,我国民众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也是更多地被广告引导而不是被科学引导。估计这种“我们恨化学”的句子,因为其遣词造句的爆炸性效果,更符合传播的规律,没准还是广告商和传播者津津乐道的“金句”呢。 佟彤 |
相关阅读:
- [ 11-19]公益广告征集助推“好网民”培育
- [ 11-17]让代言虚假广告的名人无空可钻
- [ 11-17]名人再代言违法广告会承担什么责任
- [ 10-28]接连转发广告,官微缺“官样”是谁之过
- [ 10-27]裸背广告的背后是身体自治的谦抑开发
- [ 09-30]违法代言广告,要曝光更要处罚
- [ 09-29]要让违法广告“罪有应得”
- [ 09-29]用严惩违法代言为《广告法》代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