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日前,民政部公布了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这份名录将继续扩展,目前公布的是第一批。名录包括中共与国民党的抗日英烈,而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到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所有为抗日战争舍生取义、壮烈牺牲的中国军民,也都将出现在这份名录中。

名录的出现,其实来自艰辛的付出。长久以来,呼吁英烈纪念要具体到名姓的声音一直不少,但相关工作可谓异常复杂,进展一直不顺。据报道,对于烈士的数字,一直存在统计口径多、数据杂乱、史料损毁严重等问题。当然,归根结底,统计与确认具体名录,要看这是否被认为“实用”,是否被重视,背后是一个观念问题。

抗日英烈以有名有姓的方式出现在名录,这是第一次。推究其意义,不亚于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65年前,纪念人民英雄第一次以国家建筑的形式确立了最高规格,如今,随着烈士纪念日的设立,以及名录的出现,这场国家纪念获得深广延伸,有了全新的表达形式以及价值内涵。

考证名姓,逐一载录,这本身就是国家态度。以国家名义纪念所有为国捐躯的英烈,不止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更需要具体到人和事,体现的是“人”在国家的记忆中,到底处在怎样的序列。抗日英烈,不是模糊的精神群像,不是空洞的价值符号,最真诚的纪念是一个个找出与记录他们,有名有姓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

望着这份名录,其实每一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个体在这个国家中所处的真实地位。“人民”、“英烈”,这些词汇是抽象的,却也由具体有血有肉的人组成,每一个人的生动事迹,共同组成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惟其如此,国家公祭,其实也成为真正意义的全民纪念,国家规格之下,人人也有自己记忆与缅怀的方式,而这场纪念成为一种上下一心的凝聚方式。

现代国家,从国家制度设计的角度来讲,首先是遵从理性精神的。一个现代理性化的国家制度,体现在国家公祭形式上,一般都有对纪念对象具体身份、名姓、事迹的考证,并予以详实记录。这种细节处理,解释了为什么纪念、纪念谁、谁是抗日英烈,这无异于对历史的一次梳理和确认,而一切以具体的人与事实为依据。一切国家态度与价值,唯有建立在忠于真实的理性基础上,更能具备信服度与解释力。

从这份名录的出现,我们看到了悄无声息的进步。放眼世界,中国的抗日纪念形式正获得世界瞩目,中国抗日战争史汇入二战历史、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长河之中,让世界共同承认与记住这段历史,我们将更有底气,看到宽阔前景。

□ 本报评论员 肖畅

【对历史的态度、对烈士的认知,是一块价值试金石,检验着个体的良知、社会的风尚。】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日前,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这个崭新的纪念日走进了日历。以国家的名义缅怀英烈,用烈士的精神启迪公民,这个日子无疑具有厚重的意义。

当年,邓小平同志参加开国大典,站在城楼上,他感慨万千,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今天,我们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当天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依然清晰地向全社会传递一种理念:勿忘历史,勿忘先烈,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约有2000万烈士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生命。这当中,有名可考的仅193万余人。哲学家说,为国献身的英雄,是将生命价值发挥到顶点的人。历史的天空上,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呐喊,有“为着苏维埃流血”的誓言,有冲锋号吹响后的进击,有临刑前对幼子轻声的呼唤,有治理沙丘的身影,有穿行雪域的足迹……

不管有名还是无名,千千万万的先烈,他们以身许国的壮怀、造福大众的深情、义无反顾的抉择,直可感天动地、荡气回肠。诚然,今天没有枪林弹雨,也很少有生死考验,但先烈们提出的人生课题并未远去,并且以新的面貌拷问着今天的人们。

身处复杂的社会情境,如何处理个体与国家、个人与社会、自我和他人的关系?面对物质潮流的激荡,怎样走出名与利、得与失、大与小的纠结?忠诚爱国、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是烈士们用生命作出的回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也树起了价值的标杆,像一盏盏明灯,给今天的人们以光亮和启发。从每年一亿多人次瞻仰烈士陵园,到各界人士10年来为设立烈士纪念日奔走呼吁,铭记先烈功绩、景仰烈士精神,正在汇聚为社会共识。每一个深深的鞠躬,每一次鼠标上的祭奠,其实都在进行情感和价值的双重回归。

当然,人们也痛心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烈士陵园荒废败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湮没无闻。更有甚者,或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或采取戏说恶搞的方式,明里暗里对一些英烈人物进行抹黑嘲讽。于是乎,在有些人眼里,一心为公成了“傻”的代名词,艰苦奋斗被贴上“土”的标签,高尚情操俨然是“假”的同义语。

鲁迅先生早就告诫,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生物之群,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奴隶之邦。嘲笑英雄、解构崇高,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迷惘,走向的不是清醒而是迷途。丢弃历史之镜,何以看清自己?错乱价值之维,怎能标定正确的人生坐标,又怎能守护公序良俗?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历史的态度、对烈士的认知,是一块价值试金石,检验着个体的良知、社会的风尚。越是价值多元,就越要有主心骨;越是迷雾重重,就越要高擎火炬前行,烈士精神正是转型期中国社会不可流失的思想钙质。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有位烈士的后代感言,设立烈士纪念日如同建立一座无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成为我们民族血脉相传的一个载体。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信仰的力量无坚不入,精神的磁场无远弗届,纪念日是一种唤醒,更是一种建构。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凝聚亿万人追慕先贤、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我们这个民族将更加伟大,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伟大祖国也会更加可爱。

这是一场唤醒民族的战争,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每一次重温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今日中国的国情、民情,与近代以来第一次夺取胜利的这场反侵略战争,真的是息息相关。

9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同日,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翻看这些名录,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告全民族书的振臂一呼、无数为抗击日寇甘洒热血的场面、日军递上降书的胜利时刻都历历在目。伟大的抗战时刻,舍生取义的英烈,正逆溯时光而来,这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国家忠诚,山崩于前而舍命擎的民族血性,就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难道不是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旋律,从抗战诞生一直传唱至今;每次国有大事,各地区都能一呼而景从,“人无分长幼、地不分南北”的精神一直不灭;不论国际风云变幻,中国人民总会不屈不挠抵制战争,与那些曾不懈追求和平正义的先人何其相似……我们民族的忧患情绪、团结信念、抗争意识、和平精神,包括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对外原则,都与那段历史形成强烈的共鸣。

历史如磐石,遗憾的是,这个道理总有人不懂,并一次次地撒上沙砾妄图掩盖。侵略者的罪行,不能任其随时间而淡化,更不能让侵略者的后代任意篡改,而是要深入研究、再现细节、广为传播,不断讲给当代中国人和全世界听。让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认识到,中国人民绝不答应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丑行,世界人民也不会同意。

铭记并且尊重历史,这是重大责任,也是重大权利。一年来,中国官方先后以法律形式设定抗战胜利日、死难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研究整理并公布珍贵的抗战档案,乃至逐批确认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做的都是成熟国家捍卫记忆的最重要工作。而中国民间掀起的寻找抗战老兵、兴建抗战民间博物馆等自发潮流,也是一个成熟民族正常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

有人说,英雄是历史之干,人民是历史之本。中国从来不缺少英雄,民族危亡之际,总有无数英雄挺身而出。战死沙场的张自忠、深入敌后的杨靖宇、慷慨就义的赵一曼、震慑残敌的狼牙山五壮士,英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抵御外侮的民族大业,也从此给中国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抗战英烈的事迹,至今仍然能激励世人,以英雄之气壮我之心,以英烈事业为我之志。

没有哪一个已经站起来的国家会丢掉自己的历史,也没有哪一个已经醒过来的民族会忘掉自己的英雄。抗战已结束,但中华崛起之功业未竟,英烈虽远去,但爱国、自强、勇毅的英雄气概从未消逝。今日中国尽享和平、独立、自由,正是昨日抗战胜利的成果。而沿着伟大历史开拓的道路继续前进,让今日的努力奋斗,去浇灌中华民族明日复兴的新蕾,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伟大使命。

在得知中国全国人大今年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时,95岁高龄的日本八路军新四军战友会会长小林宽澄说,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很大,设立这样的纪念日非常有意义,只有让年轻人多了解一些战争,才永远不会再有战争。

8月31日,在小林宽澄东京的家中,他向本报记者讲述了1944年冬天在山东省日照市附近的一个侵华日军据点前,向日军喊话劝降的经历:“日军弟兄们,我们是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跟你们谈谈心里话,请大家别开枪。我是驻青岛部队的上等兵,在作战时受伤被八路军俘虏,他们不但没有杀害我,还给我治好伤,像亲兄弟一样对待我,处处优待我,教育我。我真正认识到,日本是侵略者,跑到中国来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掠夺中国资源,抓中国劳工。你们想一想:中国军队没有一兵一卒跑到日本去侵略,八路军等中国军队为什么跟日军打仗?因为他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人民呀!”

1939年,高中毕业的小林通过了僧侣律师考试,可以继承住持的职位,还可以开设僧侣律师事务所。然而,第二年,小林被征兵入伍,被迫放下佛经,拿起枪炮。

小林详细讲述了由“侵华日军”到“抗日八路”的经过。1941年6月19日,小林所在的小分队在青岛某山区扫荡,他被八路军俘虏,醒来后发现躺在八路军的担架上。在跟随八路军行军途中,小林亲眼目睹许多中国村庄被日军烧毁,无数无辜村民惨遭杀戮,内心开始感到惭愧不安,在八路军的帮助和教育下,小林彻底明白了:日本所发动的是侵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进行的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自己应该加入其中,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1941年9月18日,小林与小林清、布谷等人成立了“反战同盟胶东支部”,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员。小林与其他反战同盟成员一起书写、散发反战宣传单;在日军必经之地的墙壁上书写标语,劝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到日军据点附近直接喊话。1944年8月,小林被调到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滨海支部任支部长。1955年12月他乘船回到日本。

2005年,小林作为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老战士访华团团长,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回到日本后,小林四处做报告与演讲,向日本民众介绍中国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

抗日战争胜利即将迎来69周年,小林如今也已是耄耋之年,但他热衷于日中和平与友好事业的心却愈老弥坚。小林告诉本报记者:“我唯一的愿望是要在有生之年,把真实的侵略历史告诉我的子孙,让更多的日本人知道,日中友好来之不易,要珍惜它,爱护它,切莫让历史的时针倒转,日中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小林对日本当前的政治状况非常担忧。他表示,日本首相等政治人物绝对不应该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行为就意味着美化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就意味着否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本报东京9月1日电)

【纪念抗战胜利,将激励我们更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

不久前,刘放吾将军的后人刘伟民送给我一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1992年在美国向刘放吾将军致谢的合影照片。1942年春,刘放吾率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7000余英军及其家属。

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当时,美国明确表示中国已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中的主要力量,但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中国的大国地位尚有怀疑。从丘吉尔的怀疑到撒切尔夫人的亲自致谢,证明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一次次遭列强欺凌,饱受压迫,中国向近代化发展的努力屡次被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法实现。与此相反,日本实现了近代化,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国际舞台上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从1931年开始,到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再次使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苦难。抗日战争开始时,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弱国。直到抗日战争后期,情况才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摆脱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以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身份参加开罗会议。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并于其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不是大国赐予的,而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卢沟桥事变后,原来四分五裂的中国开始向世界展示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形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环、东方的主战场,战略意义重大:中国牵制了日军主力向东南亚的转移及与德国的配合;中国的持久抗战导致日本陆军主力改变进攻苏联的战略,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中国在承受巨大军事压力的情况下,仍从反法西斯战争全局考虑,派远征军协助英军作战;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使日本侵略者腹背受敌,加快了日本法西斯失败的步伐。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才取得了相应的发言权。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息息相关。今天,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更重要的责任,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也为世界所瞩目。纪念抗战胜利,将激励我们更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社会中承担更大的责任与义务。

步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从国民情感到国家责任,我们追寻的是一个个烈士,也是触摸国家的沧桑历史;通过纪念烈士,国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个不忘记先烈的民族,一个敢于表达真实情感的国家,必然更能赢得尊重,也更有前途和希望。】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1日经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呼吁设立烈士纪念日,如今终于成真。9月30日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次日便是国庆。将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立意显然不简单,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也谈不上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为国捐躯,我们怎可遗忘?他们抱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壮志抗击外侮,我们怎能不满怀敬意纪念他们?

设立烈士纪念日,表达的是国家立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专门设立向烈士纪念的节日,尽管名称不一,但内核一致。比如,美国每逢阵亡将士纪念日,无论现役军人还是老战士都向阵亡将士致意,吹响军中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英国将11月11日定为荣军纪念日,每年这个时候,伦敦白厅的和平纪念碑都会举办国家纪念仪式。对烈士的态度,最能检验一个国家的价值观。从国民情感到国家责任,我们追寻的是一个个烈士,也是触摸国家的沧桑历史;通过纪念烈士,国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个不忘记先烈的民族,一个敢于表达真实情感的国家,必然更有希望,也更能赢得尊重。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这既说明国家纪念日正在形成一整套体系,也说明纪念日的法定化明确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无论9月3日、9月30日还是12月13日,对先烈的纪念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重要性不同寻常,意义也不同寻常。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共同灾难,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有道德责任”记住什么。我们纪念烈士,不是记住仇恨,也不是单纯地表达情感,而更是传递我们的价值观,表明我们尊重生命,警示后人。犹记得,今年3月28日,在异国他乡长眠60余年的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由专机从韩国仁川机场运抵沈阳桃仙机场,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接收牺牲在韩国境内的志愿军遗骸。这一刻,让人泪流满面;这一刻,更让人读懂了国家存在的含义,国家情怀所本该具有的价值温度。

通过纪念烈士,应该唤醒我们对生命的更加珍视,对和平的更加呵护。今天,烈士的内涵正在宽泛,在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执行反恐怖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牺牲的人是烈士,在抢险救灾或者其他为了抢救、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公民生命财产牺牲的人也是烈士,所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公共利益献身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感念。

也不应回避,一些地方的烈士陵园荒废,烈士的英名事迹被淡忘。英雄不一定是烈士,烈士一定是英雄。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他们,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他们流血牺牲,是为了建造一个可爱的中国,“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他们,在和平年代毅然为了公众利益流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记住烈士,是我们的良知所在,也是共同的责任。

一个月之后,就到了9月30日,这是首个烈士纪念日。期待到那一天,我们将情感融入纪念活动,将责任上升到对中国梦、民族魂的追寻上,让纪念烈士,成为全民共同追寻价值和信仰的一个符号。

【公布名录是一种认可,但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与抗战和抗战将士相关的问题,仍需得到重视与切实的解决】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民政部日前公布了首批著名抗日战争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引人注目的是,在300人的名录中,属于国民革命军系统的共94人次,占到总数近三分之一。赵登禹、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等为人所熟知的一批国民党将领,均名列其中。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杨栋梁表示,名录全面反映了全民抗战的历史事实,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胸怀。

以国家名义公布名录,是国家从全民族高度对每位曾经浴血奋战的抗战英雄的认可和尊重。这样一份名录,有助于广大群众更好地缅怀英烈,有助于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也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将国民党抗日将士、民主爱国人士和援华国际友人等不同群体的代表,共同计入名录,是对抗战历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修正,也是对英烈及其后人的告慰。较之以往的部分空白,实乃一大进步。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奋斗历史中,无论是哪个党派,抗战将士们的功绩都不容磨灭,每个为国捐躯的英烈都值得铭记。真正的爱国主义,就是予以每一位为国捐躯者应得的荣耀和纪念。

在过去,相关工作存有缺失,主要是因为重视程度与发掘力度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关注度提高,有关部门态度有所转变,各项普查正名、抢救性工作陆续开展。不过,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牺牲,但目前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193万余人。可见,正名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纵观世界,各国对民族英烈都很重视,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搜寻远在异国他乡的战士遗骸,以期给烈士后人一个交代,给国人和历史一个交代。比如,美国就曾成立美军战俘及战斗失踪人员联合调查司令部,耗巨资在各国寻找失踪战俘的遗骨,助其返乡。给烈士以尊重,正是还国家和历史以尊严。

将亡者计入名录供后人缅怀,生者的生活境遇更应得到重视和改善。我国曾于2011年和2013年两次提高抗战人员的生活补助,去年民政部再次重申将符合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社会福利保障范围,但目前仅有部分地区开始行动。

公布名录是一种认可,但也只是一个开始,远不是结束。还有很多与抗战和抗战将士相关的问题,仍需得到重视与切实的解决。

随着这些历史亲历者年事渐高,全社会都应抢救性地发掘他们的故事,充实丰富相关史料,别再让英烈后人因正名疲于奔走而落泪,别再让老英雄带着遗憾和尚未启齿的记忆远离;同时,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在世抗战老兵生活保障工作,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可与尊重。

【在全体人民向这场伟大胜利致以崇高敬礼的一刻,这段一致对外反抗侵略的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中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表达了维护和平、捍卫胜利成果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是对不知悔改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严正警告。】

69年前的9月3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消息传来,中国举国同庆抗战胜利。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首都各界举行的隆重纪念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对决,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这场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战争爆发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历时14年。中华民族与野蛮的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抗争,其中有淞沪会战、台儿庄血战、百团大战的荡气回肠,也有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留下的国恨家仇。在8年全面抗战中,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中国人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书写了一部反抗侵略和奴役的英雄史诗。同时,中华民族在历经百年屈辱沉浮后,迎来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彻底胜利。中华民族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同时迎来由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需要纪念,只有铭记这段历史,才能在现实中对战争保持高度警惕,才能呵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以立法形式确定胜利纪念日,这一体现民族意志的国家行为,是一个国家能赋予重大历史事件的最高规格礼遇。

光明缺席,黑暗就会登场,如果我们对抗战胜利的宣示不足,对我们作为正义战争战胜者的身份和地位凸显不足,单方面的宅心仁厚、以德报怨只会换来日本右翼的不断挑衅。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再否定侵略历史,一些政要高调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每年“8·15”战败日都大搞纪念活动,渲染其受害者形象。在国际事务中,日本政府四处抹黑中国,渲染中国威胁论,同时通过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大举扩充军备等措施,复活日本的“战争DNA”。9月3日,中国以国家的名义隆重纪念抗战胜利,是对日本方面否认、歪曲和美化侵略历史言行的有力回击。中国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活动,在正义光芒的照射下,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将无处藏身,日本右翼极力摆脱战后体制、挑战国际秩序的野心昭然若揭。

纪念胜利、缅怀先烈。69年前,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赴国难,最终迎来光荣的胜利。69年后的今天,在全体人民向这场伟大胜利致以崇高敬礼的一刻,这段一致对外反抗侵略的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中国隆重纪念抗战胜利,表达了维护和平、捍卫胜利成果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是对不知悔改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严正警告。今日中国已不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绝不容许亵渎和篡改,当年发生在中华民族身上的历史悲剧,也决不容许重演。

【还原历史以本来面目、辨明是非是一项政治课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中国抗日战争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写了中国近代以来因外敌入侵而被迫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历史,捍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首历史,启示深刻。

爱国主义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强大支撑,今天,我们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逼到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难地步,却也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感,促成了全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这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得到了丰富和升华。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日寇赶出中国。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国民党军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两个战场,给予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长期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英勇行动,忠实践行同盟国的国际大战略,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正衣冠,明是非。当前,中日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严峻的时期,安倍政权坚持错误史观的强硬外交立场,致使两国政治关系严重倒退并影响到其他领域。安倍政权开历史倒车、鼓吹解禁集体自卫权正在将日本引向危险的道路,严重影响了日本战后和平发展所积累的国际信誉。然而,日本的国家发展走向归根结底应由广大日本人民来决定。日本政府应切实尊重亚洲邻国的正当安全关切,慎重处理有关问题,不损害包括日本国民在内的所有东亚民众的安全利益,不损害地区和平稳定。

在纪念抗战胜利的时候,强调以史为鉴极为必要。还原历史以本来面目、辨明是非是一项政治课题——正确认识历史就是捍卫和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千百万先烈英灵铸就的抗战精神永放光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铭记正义的胜利2014-09-03 07:5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全世界所有守护正义、爱好和平人士共同的节日。历史以无数生命为代价告知后人,和平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而须以坚强有力的行动加以保障】

2014年9月3日,是中国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的首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中国对历史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对未来的思考汇聚为坚不可摧的国家意志,郑重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全世界所有守护正义、爱好和平人士共同的节日。正如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将苏联将士在染血战壕中英勇抵御纳粹铁蹄的震撼场景镌刻于人类共同记忆。又如1月27日,德国纳粹大屠杀受害者追悼日,将黑暗岁月中种族清洗分子之穷凶极恶永久钉上历史的耻辱柱。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绽放中国人民在亚洲战场以文明对抗野蛮、以光明对抗黑暗、以进步对抗反动的不朽光辉。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承载着人类和平与文明的期望,其成败决定着世界的走向。

1938年,距离二战在欧洲战场全面爆发尚有近一年时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如此强调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军事奇迹。1942年,当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兵败马尼拉,菲律宾沦陷,当英军司令帕西瓦尔在投降书上屈辱签字,新加坡失守,日本侵略者独霸亚洲的企图一步步接近实现。左右战局的危急关头,中国成为亚洲战场顶住日军正面进攻的最后防线。

尽管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军事装备全面落后,英勇的中国抗战斗士却凭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巨大的牺牲,挡住了日本军国主义“北进”“南进”的战略步伐。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坦承,中国战场用极其稀少的资源去对抗强大的敌人,这是二战任何其他战场所没有的情况。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军队海外作战损失287万人,150多万在中国战场被歼灭。为了配合反法西斯战争大局,中国军队顶着国内战场的巨大困难出师滇缅,依靠顽强的斗志在仁安羌一役创造了“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绝非偶然。正义力量的无穷感召力、民族觉醒带来的抗争勇气、国际团结凝聚的协作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

这一场胜利意味着20世纪中国历史的根本转折。国际舞台上角色与命运的变化为这个转折书写了最为鲜明的注脚。

1918年,一战结束,被迫卷入帝国主义大战的中国尚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北洋政府以战胜国地位改变被列强瓜分状态的美梦,却迎头撞上了巴黎和会的奇耻大辱。二战末期,凭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无法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国最终重归世界大国之列。1942年,26国代表齐聚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排定签字国顺序,中国与美、英、苏同列前四,其他国家则以英文字母为序排列。战后,因为战场上的卓越功绩以及在开创战后国际秩序过程中的积极作为,中国理所应当地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距今已有69年。今天,我们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仅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捍卫和平、开创未来。历史以无数生命为代价告知后人,和平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而须以坚强有力的行动加以保障。时至今日,面对日本右倾政治力量在粉饰侵略历史、突破战后体制上所表现出的咄咄之势,历史的教训尤须为所有人所谨记。

这,是一串饱含中华民族浴血抗击侵略斗志的名单,是一串凝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意志的名单,是一串凸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单!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近日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这些名字的背后,就是中国军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难关头,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他们很普通,普通到和其他人一样,母子情深,夫妻相恤,孝悌相承。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在慷慨就义之时,留下了对儿子的期盼:“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在忻口会战正式开始的前一天,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郝梦龄给妻子剧纫秋写下了遗嘱:“倘吾牺牲后,望汝好好孝顺吾老母及教育子女,对于兄弟姐妹等亦要照拂,故余牺牲亦有荣。”

他们很伟大,伟大到在家和国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卫国家,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在《滨江述怀》诗作中,赵一曼这样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在忻口前线郝梦龄将军这样做战前动员:“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朴素的话语中饱含着动人的爱国情愫,把伟大的胸襟定格在中华民族历史的永恒之中。

这串名单,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英雄谱。他们的壮举,激荡在神州大地,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后,毛泽东为戴将军写了一首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抗战英烈们,是中华民族铮铮铁骨的脊梁,是我们这个民族实现命运转折的最大推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所指出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乃至美化侵略历史,甚至公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的历史事实。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一切和平与正义的力量绝不会答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讲,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人类可以而且应该做到没有战争,实现持久和平。抗战英烈名录如无声的誓言,宣示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不懈追求;又像深沉的呼唤,给予今天的人们以无穷的前行动力。勿忘历史,缅怀英烈,这是我们赢得未来的重要基点。

【对中国来说,维护和平的外部环境,已经不是口头上的国际义务而是现实的使命。履行这一现实使命,自强是最可靠的方式。这正是纪念抗战最大的意义所在。】

9月3日,是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的第一个纪念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相关活动。此前,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以及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战将士、著名社会人士及外国友人皆名列其中。

纪念抗战,需要这样庄严的仪式。因为,那段历史记载了中国现代史进程中最危险最艰难的章节,以及整个民族的巨大牺牲和浴血重生。那些壮怀激烈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既展现了当时国人的不屈气节,也锻造了一个现代国家应有的精神内核。从1931年的“9·18”到1945年的“9·3”,差不多整整14年时间里,都是中国的国难日,但同时也是中国的涅槃日。不牢记这一段日子,就无法了解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屈辱何以形成,又何以结束,就无法感知那段历史的沉重和闪现在其中的光辉。以国典形式纪念,才配得上历史的厚重,才能读懂历史的逻辑。

隆重纪念抗战,也是捍卫历史的需要。历史总是在后人的回顾中呈现并被定义,因此,才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之说。历史由无数的片断缀成,把每一个片断都捡起来并不容易,但是历史的画卷总是越接近其底色,才越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许多人注意到,此次公布的抗战纪念名录中,既不乏国民党主导的战斗遗址,也不乏国民党中的著名抗战人物。这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从全民族利益考量抗战史、书写抗战史的大局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抗战时期是国人面对日本侵略时的选择。这段历史,对现实情境中是否应该以及怎样构筑有利于台海两岸全体民族利益的安全体系,也不无启示。

纪念抗战,还因为这段改变了东亚格局的历史,迄今仍对现实发挥着作用。日本作为这场血腥战争的策源地,战后一直未对战争做出应有的反思。细川护熙对亚洲受害国的口头道歉和村山富市对日本侵华的道歉,没能发展为日本政府对历史的全面检视。相反,近年来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甚嚣尘上,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已成为政府主导的国家政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4天,日本防卫省提出总额超过5万亿日元(约485亿美元)的2015财年防卫费用预算要求,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日本加大了外交活动,以图在日美安保条约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组建海上军事联盟。这些倾向,不得不令人警惕。

中国的抗战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奠定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面对颠覆战后秩序的倾向,有关国家不能以功利性的短见视之。而对中国来说,维护和平的外部环境,已经不是口头上的国际义务而是现实的使命。履行这一现实使命,自强是最可靠的方式。这正是纪念抗战最大的意义所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民政部在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以及在抗日战争中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值得注意的是,在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属于国民革命军系统的共94人次,占到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新京报》9月2日)

民政部的这一举动,体现了国家从对抗性思维到包容思维的转变,这种态度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对在正面战场上抗战的英雄先烈及其后辈来说,这也是一种迟到但不算太晚的慰藉。

由于抗战胜利后不久,国共两党由合作转向对抗,双方的宣传系统也进入了战时宣传的特殊状态。在战时抵制敌方宣传,最大限度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是战时宣传的一个重要原则和重要功能。为此,在战时和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国民革命军系统的抗战英烈没有进入国家纪念的视野。

可是,我们要知道,战时思维是在特殊历史状况下的特殊思维,并不能合理化地延续为常态。在国家进入和平、稳定发展时期之后,如果仍然延续对抗性的特殊思维,就难免有不尊重史实之嫌。1956年9月,毛泽东同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

但是,因为1949年之后大陆和台湾当局的政治对立,在抗战的历史表述上,大陆在很长时间内都延续了对抗性思维。谈及抗战英雄,我们耳熟能详的是朱德、彭德怀等中共抗战将领以及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下的战士。对隶属国民革命军的抗战英雄则极少提及。可是,熟知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当时在抗战正面战场浴血奋战的国民党军队,同样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我们不应该忽略和忘记的。

战争只是让社会重回和平安定的手段。只有抛弃“成王败寇”的狭隘观念,才能让我们避免成为战争与仇恨的奴隶,使人们更加团结,共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美国南北战争的例子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北军将士想要欢呼庆祝胜利,格兰特将军下令阻止,并说出那句掷地有声的名句:战争已经结束,叛乱者重新变回我们的同胞。受降时,北军向投降的南军以军礼致敬,从枪放下至行军途中敬礼,礼数丝毫不缺。南军也在走近北军时作出同样的动作,以礼回礼。

美国之所以能在内战之后迅速弥合战争伤口,实现南北融合,不能说与他们对战争的处理方式无关。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政治分歧可能导致内战等极端对立事件,但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本民族的团结,尊重历史、握手言和是时代的需要。纪念为战争牺牲的革命先烈,是为了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感情,珍惜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而社会和平的社会基础,是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包容与和睦,而不是排斥和敌对。

这次民政部将很多国军烈士列入抗战英烈名录,是一次巨大的进步。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不同党派的包容之心,更重要的是,这是对战时对抗思维的摒弃。这一举措也告诉我们,纪念战争的最好方式不是激发仇恨,而是弘扬人性中美好的部分。

【这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已经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激励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的力量之源。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也是为了汲取走向和平的力量。】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的这一天,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遭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8年战祸之久的中国,迎来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第一个和平、安宁、欢庆的早晨。

人们不应忘记侵略战争给中国、给中国人民所带来的灾难和伤害,同样不应忘记抗战胜利终于到来的那一刻,人们发自肺腑的喜悦和情不自禁的狂欢,更不应忘记的,则是抗战胜利的由来。

幅员狭小、人口有限的日本,之所以敢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地入侵、欺凌“老大中国”,一个重要原因是误认为中国积贫积弱,中国人四分五裂,彼此争斗,缺乏现代国家意识、民族凝聚力和国民团结,形不成团结抗战的合力。事实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九·一八”后东北的沦陷,从华北的“非军事化”到“满洲国”、汪伪政权的建立,一次次加剧了侵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

然而让日本军国主义者始料未及的是,一次又一次惨痛的教训唤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他们终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产生了现代国家、民族意识,结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经过浴血奋战,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彻底击败。

由此可见,由模糊到明晰的现代国家、现代国民意识,最广泛的国民团结,是让古老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巨大生命力、爆发力,得以战胜顽敌、赢得民族解放的关键,在今天、明天,也仍将是中国人自立、自强,屹立于世界的坚实基础。我们不应忘记胜利,更不应忘记这带来胜利的重要原因。

这段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已经是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是激励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的力量之源。历史的教训犹在眼前,中国人民不会轻易再给他国欺凌的机会。但作为战争的发起者,日本似乎仍未充分记取一段话:“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屡屡制造事端,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美化给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历史,令国际社会担忧其是否会重新走上历史的老路。

中国人民特别善于以史为鉴,过去中国人民不惧战争、能打赢侵略我们的战争,现在乃至将来也会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阐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和人民愿意同世界并肩前行、携手共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也是为了汲取走向和平的力量,不愿意看见任何国家成为和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