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3点多,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在白湖亭开食杂店的郑木兰便早早地忙开了。 炖卤品、摆货架……忙到快5点半,总算把开店前的准备工作都做足了。
“可以了,可以了,你快出发吧。” 郑木兰的丈夫催促道。
两个月前,喜欢跳舞的郑木兰和姐妹们领了一项“大任务”——代表福建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四进社区”优秀体育健身项目选拔比赛。开店的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丈夫的肩上。
“店里就交给你了。”骑着电动自行车,郑木兰直奔姐妹们的聚集点——东升街道莱茵城小区广场。
6点不到,8个姐妹就陆续到了,扩胸、踢腿、压腿,大家一边说笑,一边做起准备活动。今年45岁的郑木兰是姐妹中年纪最小的,58岁的“队长”林玉平年纪最大。8人全是家庭主妇,其中5人年龄超过54岁。
“姐妹们,马上就要录制节目参赛了,今天咱们先在广场练习,9点到区文体局联系的排练室,大家对着镜子跳,注意观察队形有没有走样,动作有没有到位。”林玉平给大家布置了当天的任务。
练习太极拳41年的林玉平是仓山闻名遐迩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精通太极拳剑系列、木兰拳剑扇系列、秧歌、街舞、民族舞等几十套动作。2008年,她从全国980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十佳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之星”。这次她们排练的3个节目主要由林玉平创作。
9点左右,记者在排练室见到林玉平和她的姐妹们时,着实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大多数年轻人都不能完成的劈叉,对她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这有什么难啊,拜我们为师,锻炼几个月,保证你也能做到。”56岁的郑美珠向记者打趣道。
“姑娘们,我们跳起来吧。” 郑美珠喜欢用“姑娘”来称呼她的姐妹们。在她们充满活力与快乐的脸庞上,岁月似乎早已停下脚步,眼角和额头的皱纹,都仿佛随着舞步舒展开来。
《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声响起,“姑娘们”挥舞着绿色的竹竿、系着红绸带的木棍,跳起了欢快的敲竿舞。这支舞蹈融合传统秧歌和广场街舞,动感十足。伴随《万山之巅》的旋律,“姑娘们”双手各握一枚健身钢珠,又表演起广场操《健身双珠》,动作融合太极拳与武术的精髓,柔中带刚、舒展大方。另一套广场健身操《套马杆》则结合蒙古舞元素,策马奔腾、激情奔放,手、脚、腰、胯全都舞动起来,民族风情浓郁。
对这群热爱体育健身的普通主妇来说,能代表福建参加全国比赛是莫大的光荣。为了取得好成绩,投入排练的两个月来,她们吃了不少苦头。
“晒!我们基本都在广场上跳,全都晒成了‘黑炭姑娘’。”48岁的刘丽英即将荣升外婆,丈夫和女儿十分支持她的爱好。她告诉记者,姐妹们不仅大清早排练,晚上也排练,有时要跳到深更半夜。有段时间,她们在中洲岛广场排练,太阳晒过来一点,她们就往阴凉的地方挪一点,实在没地方可退,只能去地下停车场跳。“那个地方密不透风,跳一会儿就一身汗,汗水直接流进眼睛里。但再辛苦,我们都熬住了。”刘丽英说。
54岁的魏碧峰最近身体不太好,依然坚持排练,姐妹们夸她“个头虽小、能量大,编舞能力特别棒”;50岁的郑珠金家里正在装修房子,为了排练,她也无暇顾及;54岁的徐林华和56岁的林娟是这支队伍的新成员,不想“拖后腿”的她们是队里最勤奋的队员。为让敲竿舞更加传神,大家特地去闽侯买来竹竿,并自己动手装饰成舞蹈道具。
对众人的夸赞,8位主妇却十分谦虚。“此次全国比赛限定只能8人参加,我们身后还有一支7000多人的群众体育健身队伍,我们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身兼仓山区老体协总辅导员的林玉平介绍,仓山区目前拥有全民健身辅导站点200多个,室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60多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0多人。今年,仓山区组织社区群众、村镇农民参加福建省社区广场健身舞比赛、福建省农村广场健身舞比赛、福州市第八届社区运动会广场健身舞比赛,均获得一等奖。
林玉平说,她们此次自创自编自演的3个新节目,也将在仓山各个全民健身辅导站点普及推广。
- 2011-08-29英妇女患怪病 饭量“大如马”一点不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