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了,一家人一直没有在一起过中秋。”67岁的杨兰英语气中略带忧伤。她的小儿子刘良乐在广州做出租车生意,儿媳也在广州打工。现在,杨兰英跟丈夫刘纯济在老家湖南西北部的一个土家族村子里照顾10岁的孙女刘亚荣。
在中国,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当天晚上,分散各地的亲人要团聚在一起共度良宵,一起吃月饼,一起欣赏象征着幸福美满的满月。
但是,像杨兰英一家一样,无数的农村家庭不能享受亲人团聚的欢乐。由于地区经济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均衡,绝大多数农村年轻人离开家乡,到东南部以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而农村地区则形成了独特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
除了小儿子之外,杨兰英的长孙、长孙女婿也都在广州做出租车生意。对于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杨兰英感到非常满意,小儿子现在每月能有10000元的收入,家里的二层楼房就是两年前花了将近30万元修建的,装修得非常漂亮。
杨兰英的儿子和孙子们在广州获得的收入还算是比较丰厚。但是,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着建筑、电子组装、餐饮服务等低收入的行业。对他们来说,往返家乡和工作地点之间的交通费用,就是横在回家路上的一道无形屏障。
杨兰英所在的钟峪村村长欧上权说,全村总共有12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的就有400多人,现在整个村子就只有老人和小孩留下来守着家园了。
“出去打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种田不挣钱,老家又基本上没有企业招工,只能到外面去。”欧上权说,他期盼着东南部产业转移的机遇能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工作。
杨兰英说,孙女刘亚荣很想念爸爸妈妈,特别希望他们能够回来一起过中秋。
出生在广州的刘亚荣在那里上完了私立幼儿园,由于没有广州户籍,难以入读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较好的公立小学,只能回到老家上学,每年暑期才会到广州与父母团聚。
当被问到是否想爸爸妈妈时,原本落落大方的刘亚荣迅速将头扭向一边,说了一句答非所问的话:“我妈给我寄了好吃的月饼。”
在崇尚家人团团圆圆中国传统文化里,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中秋之际亲人的离散总是让人惆怅不已。毫无疑问,与城市人相比,农村人要更多地忍受这种离别的煎熬。
长期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学家、湖南大学教授李松龄认为,中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或许是一次难得机遇,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产业已经开始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不久的将来,远离家乡打工的农村人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了。
或许那时,八月十五月亮圆时,杨兰英一家人也能团圆了。
- 2011-09-08马小英:孤残儿童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