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自己的双肩,撑起着儿子的天地;她,用自己的生命,彩绘着儿子的人生;她,用始终如一的坚守向这个喧嚣的尘世证明:世上固有脆弱的女人,但绝没有脆弱的母亲。
她就是张沁,一位脑瘫患儿的母亲。
天南海北 为儿子寻医问药
张沁1983年从东南大学机械系本科毕业后,到苏州仪表总厂工作。3年后,她与大学同学,也是今后一生的伴侣喜结连理。一年多后,也就是1987年11月,儿子李麟青出生。新生命的诞生让这个小小的家庭充满温馨,也让她备感满足。可是,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这一个家庭开了个让他们难以承受的玩笑。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项世界性医学难题,被公认为无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与机械打了十多年交道的张沁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会与这样的梦魇狭路相逢。1988年10月,不足一岁的小麟青被确诊为脑瘫,这么沉重的打击一下子就击碎了这个小家庭的平静,也彻底改变了张沁的人生轨迹。
“放弃这个孩子吧”、“重新再生一个健康孩子吧”、“把这个孩子送到乡下,让人给好坏养着算了”……听着不少亲友的规劝,张沁丝毫没有动心,她既没有被这样的噩耗打倒,也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母爱,她反而镇定了下来,四处求医问诊。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西安,从石家庄到哈尔滨,天南海北,全国许多大中小城市,都留下了她和爱人的足迹。只要有一丝希望,张沁和爱人都会不辞辛劳远赴数千公里寻访名医。虽然张沁每一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但是她依旧满怀着信心,在这样艰辛的求医之路颠沛了十年……
1993年10月,张沁带着儿子远赴河北省井陉县求医。在当地的一家医疗机构,医生开始对小麟青进行强化训练。由于经脉严重收缩,每一次训练都给麟青带来巨大的痛苦。听着儿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喊叫声,张沁虽万分心疼,但仍然是流着泪陪他一起训练,不断地替他打气。直到一天,儿子突发高烧,经过连续几天的输液治疗仍不见效,张沁才意识到儿子病情的严重性,匆忙将儿子转往石家庄市救治。彼时,恰逢北方大雪,张沁带着儿子在傍晚时分进入石家庄市时,积雪已深至膝盖。拖着沉重的行李,抱着六岁的儿子,照着路人的指引,张沁一路跌跌撞撞终于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医生诊断,李麟青很快就被确诊为甲型肝炎。就这样,张沁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陪着儿子在肝炎病房一待就是三个半月。肝炎治愈之后,小麟青身体极度虚弱,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张沁只能悻悻地带着他回到了苏州,同那一段辛酸艰难的求医之路暂时告别了。
日夜陪护 为儿子求学开路
回到苏州,张沁的儿子李麟青已经6岁多,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可是,张沁虽经多方联系,却没有一所小学愿意接收小麟青。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沁内心万分着急,因为她知道,对于身患重病的儿子,适龄接受教育意义重大。于是,张沁和爱人又开始了家门、校门与部门之间的奔波,可是校方依旧以身体虚弱、无法承受一年级课程为由,将他们拒之门外。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反复的申请和多方的努力下,终于有学校同意让麟青试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麟青在生活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课间的照料、教室的变换、日常的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一家人一筹莫展,都在为这个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担忧,作为母亲的张沁更是万般焦虑。当时,张沁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已经获评工程师职称,并且担任厂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在事业上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可是,就在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毅然做出了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儿子的决定。对于这个决定,领导不解,同事劝阻,亲人反对,可这些都未能阻止她。张沁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他的母亲。”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万钧之力;这么简单的六个字,却宛如泰山磐石。
这就是母爱,流淌在血液里的温情;这就是母亲,闪耀在世俗里的永恒。有谁能用一生去换一生?有谁会用一生去换一生?有谁愿用一生去换一生?张沁可以,母亲可以。从此,张沁就成为了儿子的腿脚,只要有儿子的地方,就会看见推着轮椅的母亲守候在旁。从接送儿子上学放学,到日常生活的料理,她不畏艰辛的付出,成就了一名脑瘫儿轮椅上的奇迹。
每天早上,张沁都会定时来到儿子的房间,协助儿子起床,然后送儿子去学校。随着李麟青一天天地长大,张沁无力再抱起他,为此她总会把脖子放在他胸前,待他的双手环绕住自己后,借助整个身体的力量,帮助他的起居。如此十几年的习惯,让50岁出头的张沁看起来苍老许多,行走时背部也略显弯曲。
每天中午,张沁总是准时把儿子从教室或实验室接回宿舍。尽管学校后勤特意为他们在宿舍门口设置了斜坡,但是由于斜率太大,张沁仍然需要用很大力气才把儿子推上去。刷完门禁之后,张沁又不得不艰难地一边用腿抵住门,一边将儿子小心翼翼地推进宿舍楼。
而闲暇之余,张沁常常带着儿子外出,给他提供亲近自然、感受人文气息的机会。从公园到超市,从博物馆到商业街区,从金庭镇到跨塘镇,每一次出行,她都尽可能带着儿子,使他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科研之余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日复一日,张沁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流程,但是,体力的长期透支,身心的双重打击,早已在张沁身上埋下了病患的种子,让她未老先衰。一次,过度疲劳的张沁终于抵抗不住病痛的侵袭,突发39度高烧,一时间浑身无力,难受不堪。而此时出差在外的李麟青父亲虽是万分着急,但却无法及时回家照顾娘儿俩。张沁依旧只能拖着病痛的身躯,哆哆嗦嗦的照顾着儿子的起居。事后,她说:“我病倒了,他不能倒,我必须好好照顾他。”
喜讯频传 为儿子骄傲自豪
作为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李麟青的运动神经基本被摧毁。23岁的他,至今都无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双腿也无法自由移动,只有双手能够做一些简单的肢体工作。幸运的是,李麟青的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在母爱的呵护和鼓励下,李麟青从小到大一直都十分刻苦地学习,活泼开朗的性格也让他很受同学欢迎。李麟青曾被评为苏州高新区“十佳中学生”,也因成绩优秀而被推荐进入苏州实验中学。
2006年,这名坐在轮椅上的脑瘫儿不仅参加了高考,而且以优异成绩被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录取。本科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公开发表4篇论文,获得了2项软件著作权,同时还申请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李麟青还曾两度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第二届感动苏州“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苏州大学“十佳自强自立标兵”、苏州大学“人文之星”等众多荣誉。2010年6月,令人惊喜的消息再次传来,他又被苏州大学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如今,成绩优秀的李麟青已经可以在明年提前一年完成硕士阶段的学业,开始准备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
这名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20多年如一日的大爱与坚守。提起自己的每一个成绩,李麟青都念念不忘母亲张沁。“无论我现在如何,没有我的母亲,就没有现在的我。我的这一切,都是母亲的功劳,荣誉和成就都该属于母亲”李麟青深情地说,“这样的恩情,衔环跪乳恐怕也还不了吧?或许,我妈妈根本就没有期待我能有什么回报,她只是觉得,她做的都是一位母亲本该做的。”
听到儿子的感谢,张沁哽咽无语。她的脸上挂着泪水,她的心里流淌的,却尽是甜蜜的骄傲和自豪。
2011年2月,张沁入选“中国好人榜”;2011年6月,张沁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2011年1月,张沁入选“苏州骄傲2010年度新闻人物”。
- 2012-02-02唐晓红:桑果黄酒成就了她的梦想
- 2012-02-01徐君如:弱势群体的“草根律师”
- 2012-01-31刘芸芸:百善孝为先 丹心伴“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