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体育梦

王秋红(左)在训练场上和男队员对练。她和孪生妹妹被一同送到体校,妈妈希望她们在这里学会自立。

3月中旬开始的乡镇学校走访选拔中,一个女孩子测试弹跳能力。
东南网3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陈鑫伟)
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运动员,在这些运动员成长的背后,绕不开“体育学校”这样一个遍布基层的体育人才培养机构。千千万万怀揣体育梦想的孩子,在这里开始了他们体育人生的第一步。
在泉州南安市体育学校,记者通过镜头记录下孩子们生活、训练的片段。

刘静欣和戴沿锋是举重队最小的两位队员。新鲜感让两个孩子保持着热情。

在下午2个多小时的训练里,这两个孩子记不清要摔倒对方多少次。
每天,他们要完成相应的文化课业学习。只有在下午两个半小时的体育专业训练时间,你才能体会到这里与普通学校的区别。宽敞明亮的训练大楼里,每个场地上都有学生们迸发活力的身影。
在这里看不到退缩逃避的身影,即便遇到意外的伤痛,这些孩子也总能用一个不易被察觉的停顿进行调整。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的他们,早早地学会了自理和与队友们和睦相处。

孩子们的手机在周末前都由教练保管,每个宿舍只保留一部“特许手机”。

篮球队和举重队的两名学生利用晚上时间进行理疗。
他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梦想,参与过比赛的学生都明白竞争的激烈和淘汰的无情,教练们常说在体校里经历的失败永远要比胜利多。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们在小小的年纪,有了超越同龄人的勇气和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