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 林巧稚(1901~1983),福建厦门人。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之后曾赴英国和美国进修深造。1940年回国后担任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在林巧稚逝世36年后的今天,她身上很多值得景仰的“第一”,依旧留在人们心中—— 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最高荣誉奖“文海奖学金”的女学生;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首批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委员中唯一的女性;主持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 林巧稚一生未曾婚育,却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新生命,被尊称为“万婴之母”。她称自己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作家冰心在《悼念林巧稚大夫》一文中这样写道:“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她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极其丰满充实地度过的。” 义无反顾投身妇产科事业 1901年,林巧稚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5岁时,母亲因患妇科肿瘤病故。亲人去世的痛苦让她树立了一个终生理想:怀着平凡的爱做平凡的事。 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堂的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从此开始了54年的从医生涯。 为了挑战女性不能拿手术刀的偏见,为了那些对妇产科疾病一无所知的中国妇女,她毅然选择了那时被许多人看不起的妇产科。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也被迫关闭,林巧稚没有离开沦陷的北平,而是在胡同里办起了私人诊所,在动荡不安的日子里坚持了6年,共接诊上万余人。对贫病交困的人家,她不收分文药费,还予以资助。 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 新中国成立后,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华书店挑选了一帧开国大典群英图,挂在家里会客室的墙上,“在我眼前,云雾散了,雨过天晴了,我受着阳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 已经不再是青年的林巧稚,将自己的感情、力量全部倾注到妇产科事业上,用行动迎接新中国的到来。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她争分夺秒地探索着医学领域的新课题,为保障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努力。 |
- 2019-09-20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 2019-09-20中国采取多项积极措施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 2019-09-19硖门畲族乡开展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活动
- 2019-09-19黄晓薇答记者问!今天下午3点《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发布直播
- 2019-09-18伊斯坦布尔“高跟鞋墙”呼吁保护妇女权益
- 2019-09-17“妇女之家”首进党建楼宇 厦门市湖里区妇联打造职场女性身边“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