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练仁福 章微 包华 文/图) “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昨日提交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亮点多多,对教育人才、医疗卫生、文化、社会管理、平潭发展绘制出美好蓝图。

关键词:教育

目标:主要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前列

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双高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优质高中比例达到75%;基本建立起与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全社会老年人入学率达15%以上,基本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摘要: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2012年底新增27万个幼儿教育学额,以基本满足120万名适龄幼儿入园。

完善中小学布局,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校安工程建设,推动城区中小学扩容建设,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关键词:人才

目标:主要发展指标超全国平均水平

摘要:实施人才智力引进计划,大力开发重点领域急需紧缺技术人才。认真落实“人才发展十大政策”,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2015年人才资本贡献率达33%,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20万人,人才竞争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相适应。

关键词:社会管理

摘要: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出发,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目标: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完善党政主导,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实施依法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

东南网1月13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在13日上午开幕的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黄小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我省继续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加快推进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比国家要求提前四年。加快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各类棚户区改造,推进养老服务“十百千”工程,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光明行动”、残疾人托养和残疾儿童康复等项目,扶持妇女、残疾人、计生家庭创业就业。

医疗卫生方面,实施县乡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为城乡困难居民和儿童特殊病种医疗救助,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孕妇、城市低保孕妇免费产前筛查诊断,提高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和计生家庭特别扶助标准,加快医院项目建设。

教育文化方面,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免费,今年对中职一年级学生免学杂费;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城乡低保家庭入园幼儿保教费补助,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制度,提高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标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加快幼儿园发展,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和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县(市)城区影院建设,抓好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


强农惠农方面,调整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设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饮水安全和造福工程,建设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

便民生活方面,抓好“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城乡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推进城乡绿化,加快公厕建设,实施城乡通信信息化提升工程。

和谐平安方面,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避灾点,实施闽江、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与水源保护,深化平安创建,支持驻闽部队生产生活和科技拥军、文化拥军项目建设。

防灾减灾方面,实施海洋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两个“百千万工程”,完善气象灾害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增强重大灾害预警预报、快速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

黄小晶表示,要用实施战役的决心和工程化的运作办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在“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福州将如何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有效拉动需求、大抓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改善民生?对这些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都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不断提高民生幸福指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日,本报筛选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6个关键词,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关键词一:幸福指数

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

今年,福州市争取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8万人,免费培训3万名农村劳动力。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

新建30个社区养老中心

推进各类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开展四城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施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认真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完善城乡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大对城乡困难家庭、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规范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新建30个社区养老中心和一批农村敬老院。大力发展社会慈善、社会福利事业,做好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升级改造20个集贸市场

新增蔬菜基地1万亩、生猪基地3家、禽蛋基地5家,升级改造集贸市场20个,新建或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0个、便利店80个。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降低或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畅通市场供应渠道。完善蔬菜、猪肉、禽蛋等主要商品价格异动协商机制,严厉查处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加大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力度,严格监管商品房预售行为和质量安全,强化住房交易信息公开,切实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专家解读:

政府高度重视民生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甘满堂说,市政府2011年工作任务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十二五” 规划的要求,将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着力点。

市政府有关2011年度提高“民生质量”的三大项任务,体现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八部分“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精神内容,同时针对2010年出现的新问题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如稳定市场物价,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重视。

甘满堂说,在解决就业,创建和谐企业过程中,还必须将当前企业“缺工”问题统筹考虑,发挥政府在工资协商中的主导作用,破解“就业难”与“缺工”之间的矛盾,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


关键词二:城市品质

编制历史文化区保护规划

福州市将加强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详规编制和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在马尾新区规划、南台岛总体概念性规划和东部新城、晋安新城控制性详规进一步深化的同时,福州市将启动螺洲、林浦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规划编制,沿山、沿江、沿河、沿湖、景区周边规划建设管理的立法工作。

建设立体公共停车场

组团建设方面,福州市将加快推进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横屿、火车南站、火车北站等组团建设,提升马尾新区长安、马江、快安、琅岐等四大组团,动工建设马尾滨江休闲道、环山观光道、琅岐环岛路,推进琅岐闽江大桥、城区连接琅岐的快速道路建设。改造中心城区危旧房(棚屋区),加快建设螺洲大桥、林浦大桥、淮安大桥。

福州市将加快市区地下或立体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改建五城区公厕75座,实施东南区水厂水质深度处理和城门水厂二期扩建,动工建设东南区水厂、城门水厂水源更换工程,全面完成市区液化天然气联网供气。


新辟33条公交线路

光明港、晋安河等公园将改造提升,实施东北三环等一批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新增城市绿地44处、立体绿化460处,建成3条以上城市林荫景观道;推进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磨洋河等内河截污、疏浚、整治、绿化工作,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内河整治。

公交服务方面,福州市新增普通公交车35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260辆,新辟公交线路33条,优化公交线路20条,新建公交首末站10个。

全面完成主城区架空缆线下地。继续加大违建拆除力度。巩固无物业小区整治成果,对有条件的小区引进物业管理,切实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

建40多个省级生态乡(镇)

福州市将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试点。治理重点污染行业,解决危险废弃物、餐饮油烟、生活噪声等环境问题。

闽江、敖江、龙江、大樟溪等重点流域将加强综合整治,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推进洋里污水处理厂三期、连坂污水处理厂厂外管网一期、红庙岭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建设。

争取闽江口湿地成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力争创建40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600个以上市级生态村。


专家解读:

未来城市以环境定胜负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伍世代教授说,《报告》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从“面”到“点”(即从区域到城市)全面打造宜居城市,内容具体,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对策,为构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宜居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打造城市品质方面,《报告》以构建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以“组团”式城市群建设为理念,以城市过境交通和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建设为纽带,提升海西中心品质。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报告》提出的战略决策和措施也非常明确。

伍世代说,报告充分体现了“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这一海西中心城市发展应遵循的理念。世界未来的城市必定是以文化论输赢,以环境定胜负。

关键词三:社会事业

新改扩建

36所公办幼儿园

新建、续建23所中小学校,实施4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32.2万平方米,健全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大力开展课外科普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6所,确保每个乡镇、每个街道都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推动17所普通高中学校达标升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试点。


加快建设

儿童医院等6所医院

加快建设儿童医院等4所市级特色专科医院以及金山、东部新城等2所新区医院。开展千名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百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卫生院、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建设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完善“一站式”服务,扩大普通门诊补偿试点范围,全面推行省级医院即时结报。

大力推进

海峡奥体中心等建设

支持省科技馆新馆、海峡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一批代表省会城市水平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艺术精品建设工程。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强化重点涉台文物和脱胎漆器、软木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三坊七巷”、福建船政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文明创建专项整治行动。


专家解读

福州迈向

教育强市和文化强市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开明说,福州兴办省会一流教育,正在完善中小学布局,加大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向教育强市、文化强市。

马尾试行高中免费教育。首先应对农村困难家庭实行高中免费,然后逐步向全市推广高中免费教育。另外,免费教育应从职业教育开始,因为上职业学校的农村孩子比较多。

福州加快医疗改革,医疗设施建设更要关注社区、农村,以此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现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医院,大医院里人满为患,中小医院则十分冷清,因此要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福州是省会城市,同时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弘扬传统文化也要与现代文化接轨。要提升船政文化、闽都文化、温泉文化、昙石山文化等特有文化。

关键词四:拉动需求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居民生产性、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切实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推动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住宅消费,拓展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休闲、旅游等热点消费,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信贷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消费者权益;开展肉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投资力争突破30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确保完成2800亿元的基础上,力争突破3000亿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初步安排市级重点项目430项,总投资7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0亿元。

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电子信息、船舶、家具及装饰品等省级重点出口基地建设,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商品的出口。

加快提升加工贸易,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拓展。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

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政策优势和辐射功能,扩大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

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重大展会,深度拓展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自贸区市场和新兴市场。完善口岸“大通关”机制,扩大福州口岸出口货源。加强进出口预警、产业损害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专家解读:

要拉动需求必须提高收入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开明说,“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意味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要拉动需求就要提高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老百姓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不会把钱存入银行,而会扩大消费。福州加大建设大都市区,服务业的比重增加了,就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伍长南认为,投资、消费、进出口是拉动需求、促进经济的“三大马车”,这几年在福州,投资拉动经济比消费拉动大,主要投资高铁、港口、高速等大项目,而今后的投资要向农村、城镇社区倾斜。要提升拉动需求,就要让老百姓增加收入。同时,要让老百姓消费,就要给老百姓营造良好、诚信的消费环境,提高商家的透明度,让老百姓消费得放心、开心。


关键词五:产业发展

动工建设

30个重大项目

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主要动工建设蓝星化工重油催化裂解、宝钢德盛镍业、中景石化、马尾造船厂搬迁扩建、冠海大型修造船基地等30项重大项目,突破罗源铬铁、和硕笔记本电脑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福清江阴、长乐空港、连江可门、闽侯铁岭及罗源、闽清等地工业园区资源整合、设施配套、功能提升和空间拓展。实施名牌战略,支持名优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建设人才公寓

吸引人才创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方面,主要推进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兴经济开发区智能化产业园区、福州软件园等建设,实施金山工业集中区改造提升,推进星网锐捷、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海峡软件新城等一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光电、软件、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争取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着手建设人才公寓,吸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来榕创业发展。

争取动建

海峡医药城

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主要推进海峡汽车文化广场、钢贸城、水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二期建设,争取动建海峡医药城,实施鳌峰片区花鸟市场等搬迁,加快小商品批发市场、南通建材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等周边配套设施,动工建设新南港大桥等项目。打造特色商圈,推进鼓楼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台江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仓山浦上万达广场、台江南星商城、晋安秀峰路综合商业广场及鼓楼、台江王府井百货等一批项目建设。争取建成苏宁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综合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福州动漫产业基地二期、长乐海西动漫创意之都、连江(时代华奥)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园、海峡(永泰)影视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


动建一批

温泉旅游高端项目

发展旅游业方面,主要加快推进琅岐、贵安、三江口等旅游综合体开发。动工建设温泉博物馆、桂湖生态温泉城、淮安温泉会议中心等一批温泉旅游高端项目。完善闽江北港两岸旅游码头等配套设施,发展沿岸休闲产业。规划建设“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寿山石博物馆及综合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争取开展外地临时来榕人员赴台旅游就地办证试点,发展海峡旅游。

发展海洋经济方面,主要优化海洋开发布局,构建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海洋经济聚集区。加快海洋科技中试基地建设,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推进福州港管理体制一体化,加快罗源湾航道疏浚与渔排搬迁,积极争取罗源湾港区对外开放。新辟福州港至西非、东南亚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专家解读:

产业发展是实现跨越发展关键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开明认为,产业发展是福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是增加经济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等,“十二五”产值可达千亿元;提升机械装备,如汽车、造船等,也可实现千亿产值;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制造,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十二五”也有望达到千亿元产值。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袁书琪说,福州旅游要做“水”的文章,有闽江、乌龙江、大樟溪、温泉。福州市即将建设的中国温泉博物馆,今后在展示手法上不能低于“世博会”的展示理念与水平,这样才能推动尚在起步阶段的福州温泉产业发展。也可借助马尾造船厂的搬迁,以马尾造船厂原址为中心,辐射环闽江口,包括马尾、连江、长乐、马祖等,建设世界东方海洋文化公园,还可借鉴“世博”做法,成为全国和世界知名的海洋文化创意园区。


关键词六:平安福州

设置2240个

自然灾害避灾点

福州市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拓展电子警察等技防系统的覆盖面。

福州市将强化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社会安全的监管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市设置224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58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形成覆盖全市所有建制村(社区)的避灾网络。

市民卡将覆盖全市

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应急处置救援队伍。着力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困难,改善社区工作者待遇,规范和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加快推进城中村改制。完善“一站式、一证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福州市的市民卡工程要基本实现全市覆盖。

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的同时,推广应用维稳群众工作队管理系统,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按照处理信访事项“路线图”要求,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加强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和约访,依法依规快速处置重大突发性群体事件,保障省会中心城市和谐稳定。


专家解读:

政府提供“公共安全产品”

福建省警察学院公共安全管理专家倪小宇教授说,《报告》对“平安福州”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这是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方面,创新地为市民提供了“公共安全产品”,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宏观上讲,《报告》为福州的平安建设提供了保障;从微观上讲,像“进一步拓展电子警察等技防系统的覆盖面”等显得很具体,落到实处后,市民的安全感将大大提升。

(福州晚报记者组)

6日,福州市财政局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福州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在介绍今年财政预算任务时,着重阐述了“以共享发展成果为核心,提高公共保障水平”“以政府公共投资为引领,提升城市宜居品质”等内容。

今年的报告把财力分配向公共服务、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安排50多亿元,从9个方面来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10.23亿元

促进教育均衡

安排资金0.93亿元,用于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公益性岗位工资补贴,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促进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

安排资金10.23亿元,增长13.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续建13所中小学校,支持14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增加对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投入。

3.92亿元

发展医疗事业

安排资金3.92亿元,增长11.0%,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9.94亿元

健全社会保障

安排资金9.94亿元,增长15.0%,适时出台未参保城区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范围;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报酬。同时,安排资金10亿元,力争尽快解决城区集体土地留用地补偿历史遗留问题。

安排资金1.99元,增长19.9%,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三坊七巷”等一批重大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大力推进工人文化宫建设,动工建设海峡群众艺术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支持申办第八届全国城运会。

7.83亿元

建保障性住房

安排资金7.83亿元,加大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的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继续落实廉租房建设的税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与保障住房有机衔接。

安排资金0.63亿元,加强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等副食品基地建设,稳定消费价格水平。安排资金落实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安排资金8.27亿元,增长16.2%,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力度,提升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水平,建设一批避灾、避险场所。


安排和筹措200多亿

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为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报告还介绍了今年四方面的资金安排: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65.70亿元、筹措资金168.77亿元,支持铁路、高速公路、桥梁、三环路、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和市政道路拓宽改造。

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安排资金5.70亿元,实施市区内河整治、闽江北港整治和两岸景观提升,以及景区、道路绿地改造,美化城市;安排资金2.02亿元,用于城市环卫保洁、垃圾焚烧、污水处理以及公厕建设。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安排资金1.87亿元,用于公交夏季免收空调费、新增(更新)公交车、公交车站点建设以及新辟线路贴补等;

加大环保经费投入,安排生态环境治理资金0.77亿元,用于闽江、敖江、龙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整治,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福州晚报记者组)

编者按:5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刊发消息,报道我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福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东南网-福建日报1月6日讯(人民日报记者 赵鹏) 1月2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分别来到南平市、三明市的集中重建点,向刚刚搬入新居的群众致贺。闽西北山区1.3万受灾户家园重建项目正加紧收尾;11万多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旧棚户改造建设,成为60余万低收入群众收到的最好礼物;100个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集贸市场和300个便民早市,重返城市街头巷尾……回首2010年,福建3000多万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正是从这些身边的事开始。

“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问题,切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2010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医改、校舍安全、文化、养老”为四大着力点,制定了一大批民生项目。2010年8月,福建省决定把商业网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交服务等贴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纳入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福建教育投入继续给力。福州马尾区2010年在全省率先实行12年免费教育;2010年福建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净增10亿元以上,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省3546万多人;社会保障领域,从2006年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行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21.6亿元,实施各类项目7426个。

2010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25个大项、47个具体项目,其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残疾人托养等22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0年前11个月,福建省财政下达为民办实事资金82.8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1%。

中央媒体“福建跨越发展八闽行”

据泉州市委办、市政府办昨日通报,市委、市政府2010年为民办11件27个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这些实事项目的如期实施,惠及千家万户特别是困难群众,进一步提高群众幸福生活的指数,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实施土地整理示范项目,是去年为民兴办的第一件实事,全市累计投入3473万元,在南安、惠安、永春、德化4个县(市)整理了土地15540亩,为农村、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投资644万元,完成9个镇、130个村的电气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改善办学就医环境

继多年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之后,去年我市将校安工程列入实事项目,投资1470万元,扶持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德化5个职业学校建设校舍13500平方米;投资4063万元,扶持15所中小学建设校舍30000平方米,一批新的教学大楼、宿舍楼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全市投入5288万元,扶持30所乡镇卫生院设施建设和购置设备、培训人员,共新增业务用房20900平方米。建设市中医院新门诊楼,去年共完成投资1020万元。

扶贫济困送温暖

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是为民办实事的重头戏,医疗互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扎实开展,让困难群众生活、就医、就学更有保障。全市职工医疗互助累计筹集互助金1833万元,参加职工达42.5万人,有2295人领取补助金332万多元。去年首次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投资300万元,资助300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开展2010年“百万真情关爱新泉州人”活动,累计向289569名来泉务工人员赠送专项保险,组织百余家泉州本地企业赴川豫等10个劳务输出省份开展外出招工活动,共达成劳务意向66000个。“安居、成才、致富、亲情、保障”五大工程共投入3430多万元,“安居工程”帮扶508户,“成才工程”帮扶和减免22715人次,“致富工程”帮扶2464户,“亲情工程”帮扶16457人次,“保障工程”帮扶191768人次。


圆了困难群众住房梦

在各级政府的资助下,去年又有一批困难群众圆了住房梦。投资1140万元,资助300户农村低保家庭建设安居房;投入9759万元实施“造福工程”,有8000人告别穷山恶水;投入4228多万元,安置地质灾害危险点居民319户1261人;投资120万元,为30户散居社会贫困归侨建设侨居工程,在春节这些困难群众都将乔迁新居。

完善设施美化城市

实施中心城区线路缆化工程,完成对泉州开发区吉泰路的双坑线、登丰线等两条10千伏线路进行电缆化改造;对温陵路、刺桐北路等主干道15处道路遗留电杆进行改造,解决了道路遗留电杆对市区交通的影响,美化了城市。投资1100万元,完成对市区55个低压台区的改造工作,提高居民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城市信息化工程,市电信公司累计投资20450万元,实现了天翼3G村村通目标,实现泉州辖区内的无线宽带网络的全覆盖;市移动公司累计投资54000万元,完成近1600余个站点建设及完成近60余个高校的WLAN建设;市联通公司累计投资33554万元,开通全市1000个基站和3041台AP、287个热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了服务泉州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户,建成商务领航平台及易通达信息化门户,实现泉州中小企业低门槛享受信息化服务。建设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控管理体系,完成E网安平台的省—市平台的对接及逐步对非经营性上网场所纳入管理,提供373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旅馆行业等信息安全服务。


建设和谐平安泉州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和谐平安泉州。投资70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476家农家书屋,更好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投资1635万元,建设30个社区服务中心(站),还组建一批专兼职服务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建设泉州市电话平安联防平台,平安联防用户达到55万户,入户率为38%,城乡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市民安全感提高。建设泉州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及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形成从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到市、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再到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四级监控预警及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建设交警便民驾驶人员考试项目,投资1300万元,完成对科目二(即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考试场地进行扩建和考试设备的添置。扩建后科目二日考试量将从现在的300人次增至1000人次,基本可以满足群众报考科目二的需求。

“菜篮子”更丰盛安全

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和“菜篮子”工程,投资8150万元,全市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2830亩;巩固常年连片无公害蔬菜基地28片;主要副食品名品牌推广15个;新增无公害畜禽、水产养殖基地8个;巩固无公害畜禽、水产养殖基地12个;继续加强中心市区农贸、批发市场和主要生鲜超市果蔬农药残留、水产品甲醛的检测,以及主要食品索证索票的市场准入工作;已有30个重点检测点安装了检测监控系统;4个县城区牲畜定点屠宰场按行业一星级标准完成了提升改造,在全市屠宰场进一步加强肉品品质检验工作,落实病死猪肉、有害肉的无害化处理,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投资620万元,帮助驻泉部队建设“两中心一基地”项目15个,帮助基层连队建设“四个一好”项目30个。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月5日讯 昨日,莆田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莆田市政协主席杨鹏飞在会上的报告,回顾了2010年围绕大力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所做的工作。会议召开的第一天,莆田市政协提案组就收到数十件提案,许多都是涉及民生问题的,有反映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提倡加大城市绿化的,有关心学前教育的,也有关注居民日常出行的,内容涉及莆田居民生活的多个方面。

【关注今年提案】让莆田更宜居

提案名称:加大机动车尾气整治 促莆田宜居城市建设

提案人:陈旅棱(中国农工民主党莆田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提案内容:

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莆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莆田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通过严格执法,杜绝车辆的“黑尾巴”现象,另外交警、环保和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在进入市区入口设立检测点,在市区重点道路设置尾气自运遥测系统,对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进行适时检测,提高尾气超标车辆的处罚力度。另外,还应加强机动车年检,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

“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陈旅棱向记者讲述了他提交这份提案的原因,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莆田市机动车的数量迅速增加,而汽车尾气的超标排放,造成了市区环境的污染,这与莆田市提出的要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显然格格不入。

陈旅棱介绍说,目前莆田汽车尾气之所以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高污染车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年检标准较宽松;一些车主在年检前通过临时保养蒙混年检;许多外地超龄车在莆田落户;更重要的是莆田没有开展道路机动车尾气检测,屁股喷黑烟的老旧车依然可以在道路上行驶。要改变这些状况,就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执法。


【回顾去年提案】2010年提案100%办理

记者从会上获悉,莆田市去年共收到300件提案,经审查,立案288件,全部得到办理,12件未予立案的提案作为委员来信转有关部门处理。

情系民生、反映民意、排解民忧,是委员提案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方面的提案占总数的31.2%。

1.提案: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办理情况:莆田市委、市政府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列为当地“六大战役”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战役之一,出台《莆田市东圳水库及外度水库饮用水源应急整治工作方案》,实施东圳水库截污工程等十大项目,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及内河水环境,目前已全面完成水源所在地畜禽养殖场的拆除任务。

2.提案:加强莆田市中心城区摩托车等车辆管理

办理情况:莆田出台“限摩”方案,有关部门筹资1000万元在中心城区安装视频监控等设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3.提案:充分挖掘民间资本,促进莆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办理情况:莆田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从资金、用地、人才引进、物流配套等方面重点扶持总部经济发展,吸引了一批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建设。


4.提案:整合各类政府融资平台,提高房贷审批效率

办理情况:此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也被采纳并出台举措,市政府整合组建了“莆田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八大企业集团,拓展了各类融资平台。

5.提案:关于打造莆田药都的建议

办理情况:经市委市政府采纳,规划占地750亩,计划投资35亿元的海峡国际商贸城已动工建设。

6.提案:关于加强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办理情况:市委市政府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列入去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一号工程”,安排3亿元补助资金。

7.提案:关于做大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办理情况:所提意见被相关部门采纳,写入《莆田市十二五繁荣文化事业和壮大文化产业研究的总体思路》中。

为稳定物价,政府增设早市市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更惠民

2010年,“民生优先”被反复强调。在医保、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市委、市政府的一个个惠民政策、一项项民心工程、一笔笔民生投入,一点一滴改善着福州人民的生活,温暖着群众的心。


公共厕所方便的不少市民

惠民政策

体现民生关怀

倾心听民声,倾力为民生。过去的一年里,针对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

回顾过去的一年,“涨”无疑是个无法回避的字眼,尤其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蔬菜价格上涨,备受关注。不让群众生活质量在“涨声一片”中跌落,成为这一年重大的民生考题。为此,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并启动了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市场化价格干预、加强农超对接、开辟早市等措施,多管齐下,菜价重回“1元时代”,榕城市民喜上眉梢。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福州在平抑物价上涨背后的民生关怀。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0年,福州在促进就业方面进一步深化援助举措,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还大力推行“两卡一单”就业援助帮扶新模式,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人员就业再就业等工作,取得了更为积极的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超过15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3万人。

去年2月份开始正式实施的《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方案》,给福州市民带来了医疗保健的新福音,城乡居民开始免费享受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此外,作为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晋安区,在去年上半年密集出台了《福州市晋安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晋安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晋安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当地农民的参保率迅速攀升至95.8%,一项项优惠政策,极大缓解了农民朋友的后顾之忧。


新建成了保障房鹤林新城

民生项目

夯实民生基础

在产业发展中,项目往往被视为基石,而在民生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2010年,福州依然秉持着“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的理念,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让福州人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过去的一年,稳定房价的呼声日渐高涨。社会保障房建设无疑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有效举措。去年,全市安排新建的各类社会保障房达到了30138套,完成投资超过13.74亿元,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任务。在数量上扬的同时,社会保障房的档次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位于市中心的台江区桂园怡景限价房,被居民们评为“三好限价房”——户型好,采光好,风景好。这是福州市社会保障房地点由边郊向城区转移,质量和配套设施向商品房靠拢的一个缩影。

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天下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2010年,福州的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更趋均衡,在东部新城、金山等城市新区启动了以三江口中学、金山七期小学为代表的一批新布点学校建设。同时,“校安工程”也扎实推进,去年福州市共完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改造112项18万平方米,完成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与此同时,去年福州市新增的近百个公厕、新建成的1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新设立的数十个便民早市……细微之处见真情,这些便民举措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民生投入

始终是一条上行线

失去了资金的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成为一句空话。2010年,福州再一次践行了“坚持将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的诺言,市本级预算安排涉及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4.4%,其中科教文卫和农业、社保六大类支出44.89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45.46%。

——投入1552万元,实施“造福工程”,完成居住在偏远地区及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山区、海岛863户3742人搬迁;

——投入1.037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7个,解决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投入3.6亿元,建成5处公共停车场1231个泊位;

——投入49.4亿元,完成20条市区道路改扩建;

——投入1080万元,完成14所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工作;

——投入806万元,新(改)建719家“农家书屋”;

——投入8亿元,基本建成琴亭湖;

——投入916万元,建成10所“福乐家园”并投入使用;

——投入279万元,扩大康复救助300名贫困学龄前残疾儿童。

……

此外,去年福州市还提高了大学生以及城镇居民中未成年人(包括中小学生)财政补助标准、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等。

全方位、大范围地在民生领域投入“真金白银”,榕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得到优先解决,真正做到了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