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与法 > 正文
山西信发氧化铝项目未批先建 危及地区最后饮水源
money.fjnet.cn 2012-04-16 10:5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

掠夺取水 藏重大环境风险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位专家称,山西信发240万吨氧化铝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会产生约360万吨赤泥。赤泥中含有大量强碱性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极易造成严重水污染。

郭庄泉域面积5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临汾的霍州、汾西、洪洞,晋中的灵石,吕梁的汾阳、孝义、交口等县市。

山西省水利厅郭庄泉管理处处长宿辉对记者说,郭庄泉历来是域内农业和居民生活最重要的水源,说郭庄泉是临汾、晋中、吕梁三市的“生命泉”,一点也不夸张。

宿辉对记者说,十多年前,郭庄泉每秒平均流量约七八个立方,但现在已不足以往的四分之一,不少泉眼已经断流。“郭庄泉的衰减速度是罕见的,泉域内乱打深井、超采岩溶地下水是最重要的原因。”郭庄泉一旦枯竭,后果不堪设想。

2006年11月,山西省水利厅在对交口肥美铝业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取水许可申请的批复中说,该项目年总取水量为705.2万立方米,其中西山水库地表水供水量l20万立方米,抽取郭庄泉域岩溶地下水585.2万立方米,准许布井ll眼,井深460-500米。

该批复特别指出,“交口氧化铝项目厂址、赤泥堆场和灰渣场地处郭庄泉域范围内,由降水淋、浸溶所产生的废污水可能对郭庄泉域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该批复还表示,如果项目未获得国家核准,本批复自行失效。

产能大幅提升后的山西信发氧化铝项目,究竟每年要从郭庄泉取多少水?该公司副总经理谷圣新对记者表示,他负责生产管理,但对每吨氧化铝新水消耗、取用地下岩溶水等情况不清楚。

该项目所在地的石咀会村、侯家渠村村民对记者说,这家企业到底打了多少口深井,连在该企业上班的当地员工都不清楚,只知道厂区内深井密布,日夜不停抽取地下水。村民说,还不到半年时间,村里水井的水位就降下去一大截,眼看就要见底了。

交口县水务局一位技术人员对记者说,山西信发氧化铝产能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三倍,用水量必然随之数倍增加,年产240万吨氧化铝项目投产在即,每年至少要从郭庄泉抽取1700万立方米左右的岩溶地下水。

“这相当于在人的动脉血管插进很多根粗大的针头,连续抽血的后果是不难想象的。”他说。

郭庄泉域管理处副处长高波对记者说,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允许郭庄泉域内年采水量约1.6亿立方米,每年分配给吕梁市的取水指标为3740万立方米,一个山西信发取水就将占整个泉域的一成、吕梁市的近一半,比2009年郭庄泉域六县市城镇生活取水量之和还多。

“在郭庄泉日渐衰减的情况下,山西信发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掠夺性取水,对泉域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高波说。

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位专家称,山西信发240万吨氧化铝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会产生约360万吨赤泥。赤泥中含有大量强碱性化学物质,渗入地下极易造成严重水污染。

这位专家对记者表示,赤泥堆场一旦发生污染事故,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措施都难以恢复和控制,因此对赤泥堆场的环评极其严格,涉及多个复杂环节,需要慎之又慎。

他指出,山西信发氧化铝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就大幅提升产能,是非常草率的;没经过充分论证建起来的赤泥堆场,其安全性令人担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对记者表示,岩溶区地下河通常缺少天然防渗或过滤层,对环境污染格外敏感,地表水和污染物很容易直接进入,岩溶泉泉域内的赤泥堆场没有经过严格和规范程序是不可靠的,这使下游地下河面临水质污染的风险。

郭庄泉域管理处处长宿辉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表示,郭庄泉在交口县境内岩溶水由北向南和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分别流向灵石、汾西、霍州和隰县部分地区,郭庄泉岩溶水在交口段被过度开采,势必造成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严重透支,如果遭遇水质污染突发事件、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等情况,下游部分县市将无应急水源可用,危及几十万人的饮水安全。

吕梁市环保局一位干部对记者说,就交口这样的缺水地区而言,转型发展必须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越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越应以水定需、量水而行。

他认为,尽管交口县有铝土矿资源,但无视环境风险,违规上马产能巨大、高耗水的氧化铝项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基础,把环境改善作为转型发展的优先目标,这是转型发展应该守住的底线。如果把转型变成转行,继续走盲目扩张、高强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式发展老路,就是转型发展目标的偏离。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认为,山西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水资源严重缺乏。目前,山西每年地下水的超采量(开采量减去可开采量所得值)为5亿立方米。过度开采岩溶地下水,改变了其天然径流状态,最终导致诸多岩溶水源衰减、干涸,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该省19个岩溶大泉现在有3个(分别是晋祠泉、兰村泉和古堆泉)已完全断流。岩溶泉一旦遭过度开采而枯竭,地表水很难补充。

袁道先说,2010年发生在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大干旱,基本上分布在喀斯特岩溶区,在旱季降水和地表水储蓄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岩溶地下水几乎成为山区居民生活、生产的唯一来源。岩溶地下水水质好,只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优质优用,用作饮用水源。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这部分岩溶地下水资源应该作为长期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只能在应急状态下用或在暂未解决饮用水源的情况下,临时作为饮用水源开发利用,而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尤其要限制高耗水工业项目。

袁道先表示,没有经过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就将赤泥堆场建在岩溶地区天然的岩溶洼地或漏斗内,存在极大的风险。这些区域为岩溶地下水补给区,以垂直岩溶形态为主,常分布有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地貌,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为兴建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场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厂方不需要投入过多资金即可兴建。但随着尾矿的逐渐堆高,压力的增大,很可能发生岩溶塌陷,使大量废碱液不断渗入地下,再经过复杂的径流途径向排泄区运动,最终污染岩溶地下水,严重威胁下游水源地的供水安全。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