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陷于严重经营风险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正如凤凰涅槃般获得重生。
“今年年底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偿付能力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日前,中华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迎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后,目前公司重组和增资扩股事宜进展顺利,注册资本有望在年底增至150亿元。
巨亏之“痛”
中华保险的前身是新疆兵团保险公司,1986年7月由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项拨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成立,是我国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2002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更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保险公司。2004年9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公司实行“一改三”的整体改制方案,成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设“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家独立法人子公司。
然而,彼时的财险市场正在一场“跑马圈地”式的酣战当中。“当时各家公司为了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甚至不惜以”自杀式的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中华保险即是当时市场中因业务快速扩张而导致巨亏的典型。”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2006年,经历了高速扩张的中华保险出现巨额亏损,由于现金流短缺、再保不支持,公司偿付能力急剧下降,队伍出现不稳定情况。
一家公司的巨额亏损终于掀开了中国财险市场问题的“冰山一角”。2009年3月,时任安徽保监局局长的李迎春临危受命,率领“加强公司内控工作组”进驻位于乌鲁木齐的中华保险总部开展整改。谈及当年进驻中华保险总部时的情形,李迎春坦言:“工作组进驻中华保险时,公司治理结构比较乱,经营风险很大。”据保险年鉴数据显示,中华保险由于亏损严重,截至2009年末的所有者权益为-128.91亿元。即便公司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8.74亿元和22.8亿元,中华保险的净资产仍在-100亿元左右。若要达到监管要求,中华保险的资金缺口保守估计也高达几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