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为了提振低迷的家电市场,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政策,对节能家电进行补贴,补贴总额达265亿元,力度空前。
经过层层审查,海信(微博)、美的、海尔、长虹(微博)、康佳、TCL(微博)等家电巨头部分产品顺利入围。
但一个多月来,这一刺激政策并未收到明显功效,反而让“入围企业”深陷“骗补”泥潭。
作为被“点名”的企业,海信电器(9.54,0.33,3.58%)所受影响巨大,一周以来股价跌去2成。为证清白,海信电器更是两度发布澄清公告。
一方是媒体质疑,一方是公司自证,两方激烈交锋。由于缺少权威部门的发声,“骗补门”已成“罗生门”。
不过,在“骗补门”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逻辑。梳理近几年的家电市场,政策市的脉络清晰可见:从2007年的“家电下乡”到2009年的“以旧换新”再到今日的“节能补贴”新政,政策频频关照,家电行业疑似患上了“政策依赖症”。
“骗补”罗生门
7月以来,海信电器受到了媒体的“特别关照”。
7月7日,有媒体报道“一些标称享受国家节能补贴的家电产品,实际能效指数并不符合节能补贴要求,个别家电企业涉嫌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将矛头直指海信等家电巨头。
9日开盘后,整个家电板块大幅下挫3.48%,居各板块前列。其中海信电器、美的电器(10.10,0.15,1.51%)均以跌停收盘。受大跌影响,二者市值蒸发分别达14亿元和36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板块大跌或来自媒体质疑家电企业涉嫌骗补的报道。”
10日,投资者继续看空海信,最高跌幅仍达6.3%,面对突如其来的暴跌,海信再也坐不住了。
11日晚间,海信电器发布第一份澄清公告称,经核实,国家财政部规定的一级能效系数是 1.9。因此,不存在“一级能效实现了,但能效指数不足财政部规定的要想实现补贴必须达到的 1.7 的数据”的情况,公司不存在“能效指数违规”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