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互相挖项目
通过券商内部负责项目揽存的人,以及对中间人的争取,券商才能将某企业的IPO项目争取过来,然而,即使券商已经将项目谈了下来,在后续工作过程当中,服务如果不到位,承销商仍有被换的可能。
“我们从别的券商手里挖过来的一个项目,正是中间人帮我们争取,然后我们才开始进驻这家企业负责后续工作。”宏源证券(19.28,0.33,1.74%)投行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争取企业IPO项目的主要方式就是争夺对其项目攸关的中间人。
据其透露,2011年,宏源证券接手这个IPO项目的时候,之前的那家券商实际上已经几乎都把招股说明书等材料制作完毕,但是,由于专业服务等原因,之前那家券商接手的两年时间,该项目一直没有获得突破。
由于该企业上市进程进展缓慢,同时,券商相关负责人和这家企业老板之间存在矛盾,使得这家企业出现换券商的想法。
了解到这个信息之后,通过内部的关系,宏源证券接触到了这家企业的执行副总,此后,在谈到IPO业务的时候“一拍即合”。
“这家企业的副总就成为了我们的中间人。同时我们承诺,如果这个项目能够谈成,同时企业上市成功,我们就会将券商总承销费用的5%-10%支付给他。”正是因为高额佣金及承诺的服务打动了这位副总,最后他说服企业老板换了券商。
不过,中间人充当揽存人的案例并不多见,大部分IPO承销项目的争取,依然需要券商内部负责揽存项目的人的努力。
IPO争夺全面升级
“在他们经手的项目当中,券商的品牌很重要。”招商证券的一位保荐人介绍,争夺IPO业务最关键的就是品牌。
更重要的,则是与企业老板的投缘程度,如果中间人坦诚介绍了双方情况,同时中间人与老板交情不错,双方交谈得也不错,那么,他们获得这个项目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现在IPO项目僧多粥少,因此争夺会异常激烈。而在民营企业眼中,券商的过往业绩也成为他们选择券商的标准之一。
上述民企董秘赵先生认为,“钱其实是次要的,服务和经验最关键。”
赵先生介绍说,经过第一轮接触和筛选,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以及三线的小券商就已经被他们否定。除了中间人的介绍,在几个中等规模的机构,他们还会在市场化程度以及经验方面进行比较,最终再考虑保荐人排期和时间等问题,他们才敲定了其中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