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
多年以来,茅台在国酒的宣传上可谓不遗余力,茅台不断以开国国宴用酒、红色用酒来佐证其名正言顺的身份,并且利用各种口碑来塑造其国酒形象,2011年前后,全国的销售网点的门头上甚至挂起了“国酒茅台”的金字招牌。
过去十年,茅台的地位有着显著提升,这从其行政级别上可见一斑。十年前,茅台集团尚是副厅级企业单位,五年前升格到正厅级,现已是副省级单位。
茅台地位的提升来源于其政治符号外,还同样受惠于白酒业的黄金十年。2012年上半年14家白酒上市企业的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总收入合计为551亿元,平均同比增长率为46.16%。其股票市值为6500亿元,甚至高于53家钢铁上市企业的市值。
但另一方面,白酒业发展的不成熟仍表现明显,以茅台为例,从2006—2011年,茅台的零售价格上涨了6倍。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到今年春节后,出现了33%左右的价格回跌。
“目前的高端白酒行业正在向上发展,这与政治、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经过大约10年的发展,行业将进入一个正常发展阶段,成为一个普通行业。”白酒营销专家铁犁分析。
一直以“国酒”自喻的茅台,在连续的爆发式增长后,其傲视群雄的资本似在减弱,茅台2012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公布的信息则显示,二季度预收账款比一季度减少了17亿元,比年初减少了30亿元,仅为40.5亿元,按照茅台制定的年度目标,如果要完成规划,下半年茅台的收入要达到145亿元。
某种程度而言,茅台重启“国酒”商标,是茅台对应竞争的一颗棋子。“受国家宏观经济及严惩醉驾、控制三公消费政策影响,茅台今年业绩一般,尤其是高端产品销量下降,营业收入减少。”中投顾问食品行业分析师梁铭宣告诉时代周报。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在茅台全部销售渠道中,70%-80%的产量用于特供、团购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经销商的供应,仅有20%-30%的供应量通过专卖店等渠道到达终端市场。
“这一预测数字是基于茅台过去的实际销售渠道分布。目前茅台实行分区总经销制和特约经销商,特约经销商从省、市级向地、县级延伸,销售网络很完整。”梁铭宣说。
“如果申请国酒商标成功,意味着茅台获得白酒行业第一的位置,拥有提价的资本,产品销售量也会大增,并且在白酒国际化进程中具有优势。”梁铭宣分析。
自申请“国酒”商标以来,茅台遭遇了业内同行的大围攻,使得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也忍不住动情呼吁:“大家可怜可怜吧,贵州好不容易有一个企业能赚钱。”
在蒙启良看来,茅台遭遇的争议让他“非常不理解”。“产品商标申请是企业和商标主管部门的事,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波动?……中国需要一些民族品牌,为什么社会不能多给于支持?”
在众矢之的态势下,“国酒”这个极具垄断性质的商标最终过关的可能性仍存在着一定的变数。
梁铭宣坦言,茅台此次申请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两个:其他白酒生产商的强烈反对,国家商标局压力较大;‘国酒茅台’商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注册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肖竹青则断言,“国酒商标”通过终审的可能性在30%,“如果没有暗箱操作的话,那它通过的可能性为0%。”
而在资深品牌营销顾问刘泳华看来,“国酒”商标事件无非有三个结果,一是宣布通过,二是没通过,三是延期公布。对于茅台而言,当然期望第一个结果,其他白酒厂商则期待第二个结果,而商标局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可能会走第三条路线即延期。(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