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50元,就可放贷款。如今一种网络贷款平台正悄然流行,颠覆了以往只有资金雄厚的银行和贷款公司才能放贷的传统观念。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网上贷款看似门槛低,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监管,风险不言而喻。
“女儿花50元买了个理财产品,年利率有15%。”谈到自己新发现的理财产品,退休的柳女士很是兴奋,她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最低起点5万元,收益还没有这么高。
根据柳女士的介绍,记者顺利成为其购买理财产品的某网络贷款平台会员。由于仅需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及验证码,整个过程只需1分钟。
记者发现,柳女士介绍的理财产品,不能直接点击购买,而必须先在网站上寻找中意的借款项目——“标的”进行投资,在注册的网络贷款平台上,资金出借人也就是“理财者”将自己的闲散资金借给资金短缺者,实现收益;借款人则用这种方式满足资金需求。
所谓“标的”,实质上是借款人提供的所需资金金额,借款期限以及愿意支付的利息。而柳女士这样的投资者则可最低出价50元进行投标。虽平台规定的借款利率为6%-24%,但记者观察,这个平台“标的”几乎都在10%以上,高的则为24%,标的的借款期限分3、6、9、12、18、24个月不等。
标的分为普通标、机构担保标和智能理财标三种,若出现逾期,第一种由平台垫付本金,第二种是担保机构垫付本金加利息,第三种是平台垫付本金加利息,但更为安全的后两种产品相对较少。
见网上有新标出现,记者准备充值投标,但由于流程不熟便向客服人员咨询。可咨询完,刚相中的新标却已显示“满标”。同样情况第二天再次出现。一笔年利率13%的10万元机构担保标,在2分钟内“分食”。记者虽已提前准备,依然失败。
“这不是理财产品,而是近年来被炒热的P2P借贷模式,现在又最新出现了网上贷款这种升级版。”银行人士表示,传统意义上的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设计好的,有投资方向、投资期限和年化收益率以及风险评级,不可能要投资者自己选择“标的物”。
资料越详尽贷的钱越多
“只批了我3000元的借款额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投资人告诉记者:“这么点钱,前后折腾了大半个月。我提供了劳动合同,让单位出具在职证明,到银行打印流水。”
成为网上贷款的“标的”的提供者,记者发现除了填写基本信息,还必须提供身份证、工作认证、收入认证、央行信用报告认证等4项内容。而房产认证、购车证明、学历认证、手机实名认证等是可选信用认证。客服表示,“贷款额度是看借款人的综合资质。最低贷款3000元,最高贷到100万。提供认证越多,信用等级得分较高的可能性就越大,理财人给借入者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
若成功办理业务,借款人和理财人(资金出借方)还需支付一定费用。理财人涉及到的费用包括充值和提现两部分。充值费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在充入资金时扣除0.5%作为转账费用,充值费用上限为100元,超过100元的部分由网贷公司承担;提现费用为当借款人要求将借款资金转至指定银行账户时,发生的转账费用,2万元以下为每笔1元、2万元(含)至5万元为每笔3元、5万元(含)至100万元为每笔5元。
“要提供这么多资料,会不会想要获取个人信息,然后牟利?”曾参与过网贷的王先生透露,自己曾提供了信息,但也没有获得很好的金额,而实际上,只要新标的被挂上网贷平台的借款列表,理财人就毫不犹豫地抢完,不分信用等级是高还是低。“会不会以获得高额度的贷款为幌子,盗取信息?”
投资背后风险暗涌
去年7月,拥有近10万会员的“哈哈贷”宣布关闭,休息了大半年后才重新开张;同年“e速贷”遭遇来自宜昌标的集体逾期;今年6月上线的P2P网贷公司“淘金贷”,不到一周时间,网站便登陆不上,涉及80多名投资人超过百万资金。
网络借贷风起云涌的背后,暗藏着巨大的风险。2011年9月,银监会曾下发《关于人人贷(P2P)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但业内人士认为提示尚未达到遏制风险的效果。
湖北诤如铁律师事务所彭晓怀律师表示,“目前尚没有个人对个人贷款的法律法规,监管层对这种模式未给出明确态度是鼓励、还是禁止。网贷公司自喻中介机构、咨询顾问公司,但事实上已参与到金融业务活动中,‘擦边球’的模式难监管,风险就不言而喻。”
国有银行风控部门资深人士认为,出台网络借贷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界定网络借贷的性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明确网络借贷的监管方,指出网站、借款人、放贷人的责任和义务,将对促进网络借贷的规范化起到较好作用。
“不可否认这种模式为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种新模式,但是比较敏感,风险很大。”湖北银监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所谓网络借贷,实质上就是之前P2P民间借贷的升级,这种来得快、金额也没有特殊限制的模式,确实解决了市场上的一些需求,但一旦一方无法还款,个人就得承担百分之百的风险。这与银行机构承担的千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的风险是无法比较的。
但该人士坦言,对于人人贷市场以及现在兴起的网络“版本”,依然缺乏强制监管,现在的借贷平台多是自发建立,借贷行为难受法律保护,投资者应谨慎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