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观察 > 正文
文化产业“结正果”有待政策深化
money.fjnet.cn 2012-12-12 08:52   来源:中证网    我来说两句

2012年,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整整走过了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大发展浪潮中最亮眼的一颗明珠。展望明年,文化产业仍然会快速发展,政策扶持将会更具体更细化,国有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有望加快。但更应该关注的是,投资催熟的文化产业,能否在内容上结出丰硕果实。

  延伸十年“重生”路

  文化,曾经在公众印象里是“阳春白雪”,市场上的文化主体也多是事业单位。党的十六大以后,文化体制改革扑面而来,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从而使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十年间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大批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即将过去的2012年,虽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文化产业依然高歌猛进。从已上市的文化公司的三季报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公司全年业绩预增在五成以上。

  从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出版、影视等行业从衰弱到繁荣的“重生”印迹十分明显。

  2003年以前,全国新华书店门可罗雀、出版社效率较低,整个出版业“死气沉沉”。2003年,21家新闻出版单位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尝试从“事业”转为“企业”,中国出版业体制改革拉开帷幕。

  经历了10年改革,出版业成绩斐然。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介绍,截至2011年,我国图书、报纸品种和总发行量占世界第一位,数字出版产业占世界第二位,印刷业产能占世界第三位。10年来,10万多家国有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30多万家新闻出版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百万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流通,总产出达1.5万亿,占核心文化产业的60%,与2002年相比翻了三番。与此同时,中南传媒、凤凰传媒、浙报传媒等一批出版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而中国电影在2000年以前,全国电影每年的票房不足10亿,诸多电影院倒闭,电影厂面临无戏可拍的窘境,电影产业面临崩溃。

  2002年,中国电影启动院线制改革,不但直接催生了中国大中城市商业中心区多厅化影院的快速建立,培养了都市人群的观影习惯,而且打破了此前国内电影市场的行政分割和地域垄断,建立起良性运转的电影市场机制。

  此后,电影票房、电影院和银幕数持续“井喷”。2002年,中国电影年票房10亿;2010年,中国电影年票房100亿。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超过121亿元,全年有望达到180亿元。截至2012年9月底,电影院总数达到3293家;银幕总数突破1万块,达到11835块。

  2009年,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电影第一股”,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此后,华策影视、光线传媒、华录百纳等相继上市,而今年,电影界两大巨头——中影集团和上影集团正式申报IPO。

责任编辑:王辉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