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上市公司 > 正文
茅台子公司欲集体上市 千亿元目标仍备受质疑
money.fjnet.cn 2013-03-15 09:46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业内人士称同一集团多家酒企上市难度大 “千亿目标”将面临重重考验

透视“千亿目标”

尽管眼下高端白酒消费俨然“入冬”,但是多个渠道的消息均表明,从习酒到新开设的财务公司,茅台集团多个子公司均有“资本化”冲动。

记者了解到,在销售收入冲“千亿”的目标下,茅台酝酿子公司集体上市成为从公司内部到主管部门的“共识”,不过分析认为,从目前的白酒政策和消费环境看,茅台的计划面临重重考验。

子公司上市能冲千亿?

昨日,一位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茅台集团一位高层早前在一次内部讲话中表示,“没有几个上市公司”茅台集团就较难实现千亿目标。去年,茅台集团方面曾表示争取2017年提前3年实现1000亿元的收入目标。

按照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最近的说法,2012年茅台集团销售额为352亿元,根据市场情况,2013年力争实现销售额增长18%,达到416亿元。

2012年,贵州方面首度提出,要加大白酒技改和资产整合力度,组建“大茅台集团”,加快把茅台集团公司打造成千亿元级企业。其后,茅台方面提出为完成该计划,除继续做强自有品牌,还提出做大集团公司的战略,即集团公司拓展和加强食品、酒店、地产、金融、能源、稀有金属等投资领域。

给“千亿目标”算笔账

“如果只是算酒的账,怎么算都算不清。”上述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茅台集团的高层在内部“算了一笔账”,到2015年茅台酒销量预计约2.2万吨,估计收入450亿元,系列酒也就是六七万吨的规模,所以必须要做好“结构调整”。

该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据他了解,由于只有贵州茅台(600519)这一上市公司,茅台内部寄望五六家子公司资本化的可能性。其中,习酒被寄予厚望,去年就规划要力争年内在境外上市。此外,才挂牌的财务公司也列入“候选”。

《贵州日报》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一看法。据该报去年12月的一则报道,遵义市声言要推动习酒公司、汉酱酒公司、茅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等子公司上市。

资料显示,习酒距茅台酒厂50公里,总资产19.6亿元,具有年产酱香型、浓香型两种优质白酒2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至于汉酱酒,作为系列酒现列入贵州茅台报表。

分析:

同一集团多家酒企上市难度高

不过,白酒业内专家和分析师认为,贵州茅台推动多家子公司上市面临不少考验。“茅台集团已经是贵州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纳税大户。”资深白酒专家铁犁昨日对本报记者分析,因此当地从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全力给以支持。但是说到多家子公司的上市规划,更多像是描绘未来的“愿景”。

铁犁说,据他了解习酒上市早就列入了茅台集团规划。但是从今年产业政策看,限制“三公消费”对高端酒业消费有不利影响,习酒内地上市困难很大,赴香港上市近月也未再提及。

此外,同一集团要推多个酒业公司上市也有难度。“茅台能做成一个已经不简单。”铁犁指出,目前国内已经有13家白酒上市公司,其他地区也有不少优质白酒企业在等待上市机会,如湖北的稻花香、内蒙的河套酒业等。

事实上,无论上市时间和路径如何,持续增收已经成为资本化冲动下的一个“硬指标”。有媒体报道,习酒去年4月和12月已经分别两次调价,其中高端产品窖藏1988目前标价达到939元,直追52度的五粮液。据了解,习酒去年销售收入为30.03亿元,同比增长近七成,今年的销售目标大幅定在了45亿元。

昨日,白酒分析师李靓对本报指出,难以理解脱离品牌形象的单纯提价。她引述北京经销商反馈,今年1~2月份卖得最好的白酒为300~600元。她表示,今年白酒消费市场仍会波动,高端酒发展比较敏感,建议酒企还是多做扩大受众面的工作。

记者手记

怎样才能练成“千亿”企业?

从中国食品行业总体来看,“千亿”企业前无古人,不过不少“后来者”已经跃跃欲试了,当中就包括了茅台、五粮液这种白酒巨头。问题是怎样做成“千亿”?

根据新近评选出来的“中国企业500强”,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共有35家,例如高居榜首的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移动。此外,金融业和汽车制造业、资源类企业也有不少,唯独未见食品业的代表。从“全球企业500强”的名单看,食品业排名首位、榜单排名72位的雀巢仍靠在世界各地卖牛奶、咖啡等主业赚钱,并持续了140多年;至于联合利华和卡夫,也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卖自己的雪糕、茶叶和饼干。

国内已高调喊出“千亿”目标的食品饮料企业有“首富”宗庆后的娃哈哈,预设达标时间为3至5年,手法是“多元化”,除了饮料业外还包括养牛、进军零售业等,框架大体还是构建完整产业链。

不过,经过10年黄金发展期白酒业一路高歌猛进,各级主管部门对此看在眼里,各地争抢“白酒之都”,各企觊觎“国酒”名号,白酒企业在此背景下“千亿”声此起彼伏。

从目前酒企打出的品牌看,在内部首先就要不断地促增长,手段包括提价和放量等,因此动辄收入翻番的规划层出不穷;此外是推动子公司上市,希望从资本市场获得“跨越式”发展。在外部,地方部门以行政手段“拉郎配”,推动兼并重组整合其他酒厂和酒作坊。

发改委近日对酒企“限价令”的当头棒已说明白酒业玩不转“优势地位”,如果在内外部条件未齐备就想推各子公司“圈钱”上市,则更会遭到市场的鄙夷。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作为追求产品质量稳定性为重的食品行业来说,还是让“千亿”来得稳健些好。(记者刘俊)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陈艳婷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