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统计显示,在间接融资居于主导地位的中国,占企业总量约1%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企业总量超过90%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却不足20%。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以中国为例,目前全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GDP的60%,吸纳了75%的就业。知易行难,服务小企业最大的难点在于风险大、成本高。
作为股份制银行中的锐意创新者,中信银行积极贯彻国家金融政策要求,明确把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提出“以客户为中心”、“做小企业的主导合作银行”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思路,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成长的全过程,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探索 以“小”见大
自2009年成立总行小企业金融中心以来,中信银行开始探索建立一套具有中信特色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经过几年的耕耘,该行建立了一套符合小型微型企业特点的“四专”服务体系(专营机构、专职团队、专门流程、专业平台),形成了以垂直管理、集群营销和全程风险控制为内涵的具有中信特色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特别是重点围绕“一链两圈三集群”(即围绕供应链、商圈、市场、园区等渠道寻找客户)的小微企业客户,推出了种子基金、订单融资、应收款融资、小额信用贷款等创新产品,针对小企业缺少抵押和担保的现状,通过“集群营销+信用增级”的业务模式解决了一大批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在专营体系建设方面,中信银行深化小企业金融“集中专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强化各分行小企业金融中心的区域营销管理中心职能,提高对小企业客户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在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中信银行根据小企业市场的结构特点和金融需求进一步细分客户,将目标客户群分为成长型小企业、集群类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并针对客户群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在风险管理流程方面,中信银行按照“嵌入式风险管理”的思路,坚持分行层面风险派驻的模式,加快推进风控流程的优化再造,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多年来,中信银行还通过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夹层融资等金融工具,帮助小微企业从金融市场融资近50亿元,帮助企业降低财务成本30%以上。最近3年,中信银行小企业贷款客户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7%,小企业客户数量已经占全行对公客户数的一半,小企业贷款规模复合增长率达到69%,占对公贷款比重比2009年末提高了11个百分点。
量体裁衣 授人以渔
中信银行通过为客户提供信贷产品、支付结算、财务顾问、对公理财、集合债券发行等综合金融服务,已经帮助近百家小企业走上了上市通道,仅2012年就有20多家合作中小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
宁波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电脑针织横机的小企业,几年前企业成立初期需要大量资金研发新产品,当时只有当地信用社提供了200万元资金。中信银行通过与企业接触,认为企业技术带头人富有经验,产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企业发展潜力很大,很快给予企业500万元资金,帮助企业加快了技术研发,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的格局。
经过几年的扶持,该企业已经快速成长为当地知名的针织机械生产商,并开始扩大生产规模,进军全国市场。为此,中信银行专门为企业设计了帮助其扩大销售渠道的国内买方信贷业务,从2008年开始为该企业下游客户发放专项贷款,供其购买设备。近三年多的时间里,中信银行已为该企业及其下游近300家客户累计提供7.4亿元贷款,企业年销售收入在五年内从3亿元跃至30亿元,产值实现了翻番,最终在2012年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募集21亿元。
世易时移 随时而动
在国内其他各大商业银行还专注于传统存贷业务的时候,中信银行就已经开始了破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创新之路。依托传统的对公业务优势,供应链金融成为中信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创新成功的重要工具。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十余年来,始终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全行对公战略核心业务之一,并以“标准化、制度化、专业化、电子化”作为业务发展目标,目前已建立起三大平台、四大增值链以及五大行业网络。其中,产品建设方面,已形成预付款融资、应收款融资、物流服务、电子服务等完善的产品体系;平台合作方面,搭建物流融资平台、同业合作平台和政府支持平台,共同为供应链金融客户提供服务端口;风险控制方面,构建操作风险预警体系,不断提升业务风险控制能力。
弯下腰 服务小微企业
201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据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未来,按照小企业业务重心继续“下移”的基本思路,中信银行将着力推动小企业金融业务向“小微化”发展,真正“弯下腰”服务于小微企业,重点扶持单户贷款金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所有的网点机构都将把小微企业作为经营的重点,各个城市分行也将建立流水式作业的审批中心,进一步加强市场规划,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开发小微企业集中的板块和市场,重点支持涉及消费和民生领域的服务型小企业,培育与银行长期共同发展的小微企业基本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