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公开征求过意见的次级债新规,如今终于落地。上海证券报昨日从权威渠道获悉,近日,保险公司收到了保监会下发的相关文件,次级债新规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根据新规,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即日起可发行次级债,以补充公司资本。
而在此之前,保监会曾关闭过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募集次级债的闸门,明确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不得募集次级债。
“保监会公布的保险集团偿付能力计算方法中明确指出,集团账目上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保险集团对附属公司的投资)必须作为‘内部重复计算的资本’,在计算集团偿付能力时予以扣除。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不允许保险集团发行次级债的规定,是不必要的。”一位投行资深人士分析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次级债新规是顺应金融混业趋势、放松保险集团资本监管的体现。也有市场人士猜测,次级债闸门此时松动,或是监管接收到了保险集团融资难题的信号。
近年来,由于股市长期萎靡不振,市场谈“再融资”色变。无论是上市还是非上市保险公司,基本都选择了通过股东注资、定向增发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缓解资本金紧张的压力。
“此前,保险集团只能通过子公司(寿险或财险公司)发行次级债。而且次级债的发行额度存有上限‘天花板’,若干保险机构次级债额度将近用尽。因此,从长期来看,次级债新规实施之后,将令保险集团在筹集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拥有更大灵活性。我们认为,这一调整将对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等保险集团产生利好影响。”一位投行人士分析说。
不过,从目前来看,整个保险业2013年的融资需求并没有2012年那么迫切。关键“功臣”是日渐回暖的股市。“我们认为短期保险巨头的资本金压力不是很大。”上述投行人士分析说,由于去年12月以来股市的大幅反弹,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浮亏大大缩小,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抬升。尤其是几家上市保险公司,重仓的银行股一路飙升,已经由浮亏实现浮盈,大大缓解了偿付压力。
事实上,随着保险投资渠道的全面放开,从长期来看,今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偿付能力将不再出现“大起大落”。
“根据我们内部预测,未来几年内,由于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更偏重于固定收益及另类资产,因此对股市的依赖度将大大减轻,股市波动对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将下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将不会再出现大幅波动,偿付能力也将不再大起大落,融资需求将驶出快车道。”一家保险公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