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证券> 股市动态 > 正文
利空压不垮指数 三现象暗示A股强势基础稳固
money.fjnet.cn 2013-05-27 11: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二季度以来,尽管一些利空消息接踵而来,但沪深股市仍然顽强上行。目前越来越多的现象暗示,股票市场走强的基础正在变得更加牢固,而这可能源自于投资者对长期经济走势预期向好。其中,三个积极的信号值得投资者注意:一是在PMI重新跌回荣枯线之下的当口,沪深股市却并没有出现新的低点;二是部分制造业股票持续走强,尽管它们并不像创业板或者金融地产板块那样处在市场的聚光灯之下;三是5月A股走势与美元指数同向,这与历史经验有所不同。

利空压不垮指数

三大积极信号出现

从消息面来看,春节后A股可谓利空不断,这其中既有禽流感、雅安地震等突发事件,又有PMI、PPI逐月走低等不利数据,也有管理层加码地产调控、整顿影子银行、美联储量宽政策逐渐退出等利空政策,期间还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重挫、外资减持A股等市场因素。不过,这一系列“那么坏的消息”却并没有将沪深股市压低到“那么坏的水平”。

上证指数自阶段高点2444点回调以来,最低下探至2161点,最大回调幅度不足12%。进入二季度以来,利空消息甚至不能阻止指数见底回升,4月上证指数下跌2.62%,而5月则累计上涨5.08%。

“该跌不跌为强势”,这一股谚用来形容当前的A股市场不失贴切,这也反映出当前A股存在相当强的内生动力。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现象暗示,股票市场走强的基础正在变得牢固,这其中,三个积极的信号值得投资者关注:首先,股市与经济数据出现背离。最新的汇丰制造业PMI为49.6%,在跌破荣枯线的同时,也创出了最近7个月的新低。7个月之前的2012年10月,该数值为49.1%,也就是在当时,市场中的部分周期股展开反弹,上证指数滞后,于11月底创出1949点阶段低点。但是,在PMI创出新低的情况下,当前沪深股市却并未见到新低。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背离显示出股票投资者对于经济方向的预期还是向上。

其次,目前市场中部分制造业股票持续走强。实际上,除了那些有库存高企、产能过剩、环境代价大等明显制约因素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有色、煤炭等,有很多典型的周期行业股票已经悄然走强,比较典型的品种包括电网设备、通信设备、部分基础化工细分板块等。实际上,这些股票并不在当前市场关注度极高的创业板或地产相关行业板块当中,又不具备热门题材,说明其强势更多源自内在因素,比如需求复苏、行业景气度好转等。

再次,5月以来上证指数的走势与美元指数同向。与历史情况对比,5月份二者的相对趋势并不常见。在过去几年中,美元指数与上证指数通常呈“反相关”关系,原因在于美元指数走高意味着资金避险情绪上升,同时热钱流出新兴市场,从而导致新兴市场权益类资产价格下跌。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二者同向运行,可能是由于当前对美国经济的乐观预期主导了美元指数走强,同时投资者认为,如果美国经济好转,那么外向型经济占相当比例的中国也不会坏到哪里去。

可以看到,上述三个现象无一不是指向经济复苏,考虑到股市的“晴雨表”作用,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复苏的可能性不小,或者至少说,继续大幅下行的空间不大。

经济自然复苏

行业冷暖分化

从美联储逐步减少QE操作的表态来看,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乐观,而一些近距离接触美国经济的分析人士也认为其经济复苏基础稳固,这对于全球经济乃至中国经济都是好消息。与此同时,从我国管理层近期一系列表态和动作来看,经济决策者并不会再次利用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来提振中国经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结构转型之上。

两厢作用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经济自然复苏。从三驾马车来看,出口方面将受益于美国以及跟随其后的欧洲的经济复苏,尽管贸易摩擦仍然频发,但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既已确定,中国自然不会完全被隔离在外。投资方面,只要管理层不主动寻求风险释放,那么未来仍将是有保有压的局面,一些产能不过剩、不引发环境问题或民生问题的项目,政策上仍然会大力支持,这将是新的投资增长点。消费方面,最大的可能是稳定增长,但在经济贡献比例上会明显上升,人口城镇化及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将对消费形成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行业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甚至逐渐扩大。事实上,当前股票市场中的分化格局正体现了这一趋势:新兴产业将在未来保持较高的成长速度,消费品行业继续稳定增长,而传统工业领域则面临整合优化。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A股的长期结构性行情业已确立,整体市场虽不一定出现系统性机会,但一些个股的长线上升趋势已经形成。尽管随着市场情绪的波动,一些被高估的股票可能会出现短期的风险释放,但并不会影响长期趋势。

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可以遵循三条主线进行长期配置:一是新兴产业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最有可能在行业的快速成长中蜕变成“伟大企业”的公司;二是消费领域龙头,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较高议价能力的公司;三是传统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有可能在大浪淘沙的整合过程中成为“剩者”,亦或是在产业升级中成为“赢家”的公司。(记者 申鹏)

责任编辑:陈艳婷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