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成长
我省远洋渔业起步于1985年,起初参与企业众多,但规模较小。
“这是一个资金需求密集、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企业实力不足,一夜之间就可能倾家荡产。”省渔业行业协会远洋渔业分会秘书长吴林祝满告诉记者,市场竞争中,相对弱小的渔业企业逐渐沉寂,而资金雄厚、管理较好的企业则一步步壮大起来。
在市场洗牌中,福建远洋渔业企业一度只剩下8家。但去年开始,经历了一段高速成长期。“远洋捕捞的效益,以及政府的利好政策,吸引了更多外围企业。”吴林祝满说。
据介绍,目前,全省远洋渔业企业共有24家,其中,11家企业已开展捕捞工作,还有13家企业正加紧造船。外派远洋渔船293艘,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公海及印尼、印度、缅甸、西非等专属经济区海域作业,年产量超2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预计到今年年底,远洋捕捞渔船将增至400艘。
“我们也在造新船,并且计划延伸产业链,构建加工厂及闽南水产交易中心,扩大企业规模。”对远洋渔业前景,张炳煌充满信心。
福建远洋渔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化经营,呈现出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如今,我省拥有福州宏东、福州宏龙、连江远洋、平潭安达等一批远洋渔业龙头企业,在国外投资兴建了7个远洋渔业基地,初步形成产、供、销、运、加工的完善产业链,抵御风险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大幅增强,捕捞产量及生产总值稳步提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远洋渔业生产总量达11.2万吨,同比上升20.79%;总产值达10.5亿元,同比增长21.51%,位居全国前列。
人才之困
一般来说,远洋渔业包括过洋性渔业和大洋性渔业。过洋性渔业主要是通过签订捕捞协议,到别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内从事捕捞生产;大洋性渔业是指到公海海域从事捕捞生产。
据吴林祝满介绍,远洋渔业企业需面对来自资源、资金、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压力,渔场资源状况、融资程度、入渔国的政局及法律政策,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收入。因此,远洋渔业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否则,难以应对复杂的环境。
当前,从事远洋渔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缺乏高级的远洋渔业管理人才,这成为远洋渔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方面,为提高经营效益并保护好远洋渔业资源,各地推广应用环保、防污、节能的新设备,这对渔工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我省远洋渔业向国际化迈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复合型、外向型的发展趋势,要求渔业管理人员不仅了解水产业,同时还要具备外语会话能力,掌握外贸、国际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但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们缺乏远洋渔业船员培训机构,也缺少专门培养此类管理人才的院校。”林世平等业界人士呼吁,政府应大力推动职业技校整合,设立远洋渔业职业院校,或在相关院校设置远洋渔业专业,增强远洋渔业船员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培养涉外渔业管理人员,从而提高远洋渔业企业的交涉能力和管理水平。
- 2013-08-08菲公布渔船案调查结果 台渔业部门表示尊重结果
- 2013-08-08福建全省展开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
- 2013-08-06台湾渔业部门祭百万年薪 鼓励青年投身远洋渔业
- 2013-08-05马英九盼与菲律宾间渔业纠纷能尽快解决
- 2013-08-02两岸南海渔业合作迈出重要一步
- 2013-07-28台湾宜兰船长疑遭印尼籍渔民杀害 印尼:深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