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邮储银行神秘到从不公布年报 与中邮集团账理不清
money.fjnet.cn 2013-10-21 16:09   来源:中财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 张宇哲 凌华薇

  自2007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已经六年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仍然略显神秘。与大部分商业银行不同,邮储银行还未正式对外公布过完整的年报。

  在公众的印象中,邮储银行和母公司中国邮政集团(下称中邮集团)之间有理不清的账;邮储银行六年前从零开始,建设信贷能力,但是否已经建立起效率和风控兼容的体制?邮储银行坐拥资金数万亿元,是货币市场最大的资金净拆出方之一,本身就深受市场瞩目。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能超过5万亿元的商业银行,几乎已经全部上市。邮储银行是所剩无几的大块头,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邮储银行的年报已由普华永道连续审计了五年,每年都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因尚未进入引资、上市轨道,亦资金充裕无需发债,邮储银行并无向公众主动披露信息的义务,可将“仍需埋头苦干”作为低调的理由。

  “上市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何时启动,暂时还没有可披露的时间表。”10月10日,北京金融街(5.35, 0.04, 0.75%)北边一隅,在邮储银行总行20层洒满阳光的会议厅,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接受财新记者专访,以实际行动提高透明度。

  45岁的吕家进,在今年1月中旬履新邮储银行行长一职。

  吕家进成长于邮政和邮储领域,曾任河南省邮政局副局长、辽宁省邮政局副局长、国家邮政储汇局副局长;2007年邮储银行挂牌成立后,吕家进成为掌管个人金融、公司业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副行长,直至接任行长。

  在此番全程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吕家进一次也没有低头看业务部门事先准备的厚厚一叠材料,业绩数字和战略计划信手拈来,显示对业务了然于心。

  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优势是没有任何历史包袱,资产负债表健康。截至2013年9月底,资产总额5.42万亿元,存款5万亿元,3.9万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城乡客户4.2亿人,业务收入1100多亿元。2012年底的净利润是284亿元。

  与其他商业银行几十年的信贷经验相比,邮储银行也有“劣势”:2007年开始开办无质押贷款业务,由此逐步建立人才队伍,培育信贷发放及风险管控能力,至今才六年。

  市场关心的是,在启动改革数年之后,邮储银行是否已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是否能探索出有别于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的差异化道路?邮储银行和母公司中邮集团之间长期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又该如何公平定价?

  “世界范围内,邮政改革比较成功的,都是开办了金融业务。”吕家进说,“金融可以充分依托邮政网络的优势,交叉销售产品,这个模式和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

  五年梯级

  如无意外,邮储银行的业绩在未来几年应相当具有增长爆发力,这可能是中国银行业所剩无几的高增长机会

  邮储银行的前身是邮政储蓄,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919年于民国时期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和专设的邮政储金局,至今已有近百年。

  这无碍邮储仍被视为一家新银行。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办理以来,长期以来执行只存不贷、资金转存央行享受无风险利差的政策,直到2003年实行资金“新老划断”,新增资金由邮政储蓄自主运用。

  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2005年起,邮政储蓄转存央行的8290亿元资金分五年逐步转出,到2010年6月底全部转入邮储银行自主运用资金账户,不再享受无风险利差的利率优惠。

  2008年,监管部门允许邮储银行开办对公批发业务。

  “可以在全国开办批发业务,包括授信、贷款,邮储银行获得商业银行的全牌照。因此在我们内部,都说是从2009年开始了五年梯级式发展。”吕家进说。

  五年来,邮储银行的资产、收入、净利润、信贷规模的增长速度,发展之迅猛,超乎业界想象。

  吕家进介绍,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的总资产约5.42万亿元,仅次于工商银行(3.86, 0.02, 0.52%)农业银行(2.51, 0.02, 0.80%)中国银行(2.85, 0.05,1.79%)建设银行(4.30, 0.03, 0.70%)交通银行(4.25, 0.04, 0.95%)与国开行;截至2012年底,邮储银行存款规模从2007年底的1.3万亿元跃升至近5万亿元,仅次于四大行;从零开始的贷款增速保持在35%以上;净利润则从2007年底的6.5亿元跃至2012年底的284亿元。

  根据邮储银行的数据,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接近9%,不良贷款率0.54%,净资产收益率(ROE)达24.47%,拨备覆盖率超过390%。邮储银行的年化资产增长率约20%,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是30%以上,净利润平均增长在100%以上。

  虽然目前资产回报率(ROA)还不高,考虑到目前信贷业务收入只占邮储银行收入的40%左右,而存贷比只有20%左右,邮储银行的业绩在未来几年应相当具有增长爆发力,这可能是中国银行业所剩无几的高增长机会。作为顺周期行业,在经济不可能持续保持超高增长的趋势中,中国银行业正在进入个位数增长的时代,更因不良双增的必然而显得前途叵测。

  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依赖传统存贷利差保护的银行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吕家进表示,利率市场化对邮储银行的存量资产影响不大。邮储银行目前信贷资产约1.1万亿元,占总资产的20%多,其中零售信贷资产比例占大头,占70%多;而非信贷资产,如票据、债券等,其定价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了。

  在货币市场,邮储银行是资金的主要供给方之一。在今年6月份“钱荒”时,邮储银行和农行、国开行一起,作为货币市场资金主要供应者,积极平抑流动性波动。吕家进表示,当时邮储银行融出资金超千亿元,在稳定市场价格和市场情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央行的肯定。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未来在负债端可能受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大。因为相较于其他大行居民存款和机构存款各占一半的负债结构,邮储银行的负债中,居民存款占比达80%以上,机构存款比例偏低。

  但是,他表示,2012年6月央行宣布存款利率可上浮10%的政策出台后,邮储银行存款利率并未“一浮到顶”,但受益于网点优势,存款不降反增。

  邮储银行目前拥有3.9万多个网点,覆盖全国超过98%的县,70%以上的网点分布在县和县以下地区,是全国网点规模最大、网点覆盖面最广、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网点总数已超过上市银行中网点最多的农行。农行2009年完成IPO以来,其2.4万个网点构成的渠道优势,被市场认为是最重要的卖点。

  未来的县域以下的金融市场,将由农行、邮储银行、地方农信社、村镇银行等提供主要的金融服务,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各自差异很大。

  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在县域地区的网点就有2.8万个,在很多县,邮储的各项银行业务在当地排名第一。

  他直称,很多人也问他,邮储银行的竞争对手是谁?农行是否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但他倒觉得,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下,特别是金融供给还不够充分的农村市场,邮储银行和农行之间应考虑如何更好地合作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特定客户,共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可以构建竞合关系,而非对立的恶性竞争。”

1

  盈利模式

  邮储银行的战略重头戏在于零售信贷业务,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小额贷款笔均约6万元

  转型之初,邮储银行的“创业难题”,是尽快为其存在央行、高达万亿元的资金找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当时,监管当局代表管理层,希望邮储银行能够独树一帜。

  2007年初,时任银监会副主席、分管邮储银行的蔡鄂生在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表示,“第一,不要以为这是一家新成立的银行;第二,不要以为完全按照传统商业银行体制运行——那是不现实的。”蔡鄂生认为,邮储银行的激励机制也应不一样,“如果邮储也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用高薪的方式引进人才,在城市展开高端客户的争夺,那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组建之初,邮储银行的公司章程里就明确,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各方面发展的梯级增长,证明商业模式、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选对了。”吕家进说。

  他介绍,邮储银行选择了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近年来的业务发展路径是“从两端到中间、供应链一线牵”。两端业务即小额贷款和批发业务,中间即公司信贷业务。“总行提供全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分行来奠定未来发展的业务基础、客户基础、品牌基础、产品基础、信贷发展策略。”

  一端的模式是强总行,总行集中更多资金做好批发业务,包括债券、货币市场、金融同业,包括大企业贷款。几百人集中管理全行资产的70%-80%,这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度专业的人才队伍。

  另外一端是分行,主做小额贷款,越小越好。“为什么做‘小’,第一,没有竞争,或者竞争还并不充分;第二,客户群体非常广泛;第三,信贷风险分散,因为额度低、金额小、又分散,即使出点问题,对全行影响也不大。”吕家进说,“从‘小’入手,小额单户农户单笔贷款一般不超过5万元,商户贷款单笔一般不超过10万元,从商户贷款慢慢过渡到小企业,然后到中型企业、大型企业。”

  目前邮储银行的零售、公司、资金同业三大业务板块中,利润贡献占比较大的是资金同业业务。

  批发业务最初从信贷资产转让做起,后过渡到以银团贷款为主。批发业务的信贷审批集中在总行,各地分行主要负责营销。

  邮储银行的战略重头戏则在于零售信贷业务。吕家进介绍,邮储银行信贷业务从零起步,采取三步走的路线:2007年推出服务于农户、商户的小额贷款业务;2008年推出小企业主贷款即个人商务贷款,小额贷款业务从七省试点推广到全国;2009年开办了小企业法人贷款。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500万笔、金额约1.7万亿元,笔均约为11万元,帮助大量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其中,邮储银行的小额贷款笔均约为6万元、小企业主贷款笔均约为30万元、小企业法人贷款笔均约270万元。

  邮储银行的数据显示,该行小额贷款在全行县域机构范围内已实现了全覆盖,在全国90%的地市都设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培养了约4万信贷人员。在零售存款和结算业务上,已有十几家省分行在当地排前三位,有的省分行已超过了当地的四大行,在当地排名第一,比如河南省分行。

  零售业务成本高,业务模式主要依赖人海战术,相对息差比较高,但也需要消耗更高的人力资源成本。“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和其他类业务相当。”吕家进说。

  邮储银行今年的新增贷款中,仍优先倾斜小额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今年1月-9月,邮储银行2200多亿元的新增贷款中,36%投向了小微企业。

  “从整体看,邮储银行是一个很重要的机构,可以做很多有价值的事情,会戏剧性地改善中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有金融专家表示。

1

  审视风控

  邮储银行采取了折衷的方式,建立了“独立审批人派驻制”,即审批权上收到地市级,而审批人员派驻到县支行,提高审批的独立性,解决前台和中后台的内控问题

  截至今年9月底,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余额为1361亿元,累计发放金额接近8000亿元。

  小额贷款业务推向全国,迅速发展,业务熟练程度是否足够?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已完善?一旦业务全面开展,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的薄弱性是否会暴露无遗?这也是业内对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担心。

  吕家进表示,目前邮储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54%。他表示,零售类信贷审批、风险管控的特点,第一要求快速,第二要防止审批过程之中,前中后台的失控,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为此,邮储银行采取了折衷的方式,建立了“独立审批人派驻制”。由于审批人员派驻到县基层,接近客户、接近一线,审批效率就高了。

  有专家认为,虽然邮储银行庞大的网络渠道、低成本的储蓄资金,使其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性,但这还要取决于其内部管理流程、组织体系和风险控制能力是否能真正到位。比如前述审贷权的下沉,是否会带来风控问题和不良贷款增加?

  吕家进表示,今年邮储银行的重点就是搭建“流程银行”,建立业务流程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加快向“流程银行”转变,对前中后台实行严格的分离,为此今年自上而下进行了非常大的改革,总行在一季度完成,省市县都在10月底完成,目前省分行基本都已完成了。改革的目的是使前台更加专业,形成综合金融服务;后台更加集中,更有效率;前中后台相互制衡。

  邮储银行的网点最多,在谈到如何避免和监管个别网点在利诱下出现“飞单”现象,即非法违规代销理财产品,带来潜在风险时,吕家进表示,今年,邮储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为4000多亿元,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单独建账、独立核算,资产池一一对应;邮储银行零售、信贷类的销售系统是全国统一的,销售都是总行准入,数据全国集中。总部有一支队伍,对各地进行监测、分析、预警。

  在被问及邮储银行曾经前后暂停过部分网点的业务时,吕家进回答说,短期的停办某项业务是加强风险防控的举措之一。比如说,网点不良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采取暂停措施。

  “邮储银行一出生就是个巨大的婴儿。创新的调整不那么容易,不像只有几百家网点的小银行那么灵活。”吕家进称,未来持续的创新、IT系统建设调整等,都将是邮储银行需要面临的挑战。

  一位高级金融专家提醒,激励不到位也往往是内控失效的原因之一。与银行同业相比,邮储银行整体薪酬待遇偏低,但比中邮集团略高。“管理这么大的资产,如果薪酬待遇和同行差距过大,很容易受到诱惑。”

  对此,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的激励机制是向基层倾斜。邮储银行的零售业务特别是小额贷款业务建有独立的人员薪酬考核体系,“激励不高的话,没有人愿意做这种苦差事。”

  不过,在外界看来,最大的挑战、最说不清道不明的,仍是邮储和邮政的关系。

1

  “自营+代理”

  邮储银行目前3.9万个网点中,只有8000个是自营直属的,四分之三的网点仍委托中邮集团代理;邮储银行2012年1100亿元收入中,470亿元归属中邮集团

  在世界范围内,邮储银行不无例外都与本国邮政系统改革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曾经作为人与人之间最重要联系途径、拥有庞大员工队伍的邮政系统应何去何从,至今还在艰难摸索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邮政和邮储不可能完全分家,至少中国的邮政和邮储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还将继续。

  中国自1986年恢复开办邮政储蓄,经过20余年的演进,在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框架中,经历了邮电分营、邮政政企分开、邮储银行组建和股份制改造等多项变革。

  2007年3月,邮储银行挂牌成立,2008年邮储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邮银分设,即邮政与银行分开设立——当年9月,全国分支机构完成挂牌机构组建,10月底,与全资母公司中邮集团完成分账核算,自此邮储银行有了自己独立的资产负债表。

  但这只是第一步。遍布城乡的邮政储汇网点既是邮储银行的优势,也可以说是改革难点。如何处理好邮储银行基层与邮政企业的关系,理顺与中邮集团的管理机制,是邮储银行能否稳健发展的关键。

  邮储银行组建后,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要求,与邮政企业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分离。由于邮储银行和邮政特殊的历史渊源,人们看到邮储银行的业务办理还是在邮政局的场地内,可能产生一些误解。吕家进介绍, 目前,邮储银行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体系,按总分行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管理队伍。邮储银行也建立了独立的财务管理体系,业务、收入、成本核算、利润分配、投资建设,都在董事会统一领导下自主安排。

  真正自上而下的独立经营,是从2009年开始,即2009年与中邮集团开始分账、独立核算,人、账、IT分清了,邮储银行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运营。

  与中邮集团分家的过程,最核心的是营业网点的所有权和利润分成是如何安排,又如何定价。吕家进说,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是采取“自营+代理”的方式。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有3.9万个,其中邮储银行自主经营的有8000个,委托邮政企业代理经营的有3.1万个。换言之,邮储银行目前3.9万个网点中,四分之三的网点仍属于邮政,但是业务、品牌、客户都是邮储银行的。

  邮储银行目前实行的是“双线管理”。在业务归属上,邮储银行管理自营网点,包括全部的人、财、物,邮政企业管理代理网点。在人员归属上,代理网点人员按照委托代理关系,全部归属邮政企业管理。

  在监管部门指导下,邮政企业和邮储银行签订了统一规范的委托代理协议,每年根据邮政代理金融网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向邮政集团支付手续费。比如吸收存款、办理结算的基础金融服务,还有一些贷款委托邮政营销,但发放贷款主要是邮储银行自营的网点负责。

  吕家进承认,比较难的是对于代理费用的定价。第一是产品种类多,第二是如何有效激励,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总的原则是按市场价格定价。邮政网点吸收的储蓄资金,邮储银行分档给付手续费,加权平均费率约为1.5%。邮政代销银行理财产品的手续费与邮储银行自营网点的手续费是同样的,根据理财产品种类的不同,手续费率不等。

  总体而言,邮储银行每年的收入中有三分之一作为代理费用支付给了邮政,比如2012年1100亿元收入中,470亿元归属中邮集团。这是否“公平”甚至“划得来”,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双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可能出现从激励到监管的双重标准,存在监管盲区。

  对此,吕家进表示,邮政企业在基层从事金融服务的是独立的业务人员,相关的制度、IT系统都是邮储银行统一提供,对银行从业者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样适用于邮政代理网点的从业人员。

  “冒险的旅程”

  “我们的股东非常开明,充分授权,是一种战略管控,只要求我们把银行做好”

  与世界其他邮储银行的改革一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面临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商业模式等多重挑战。

  在前不久于北京召开、邮储银行承办的世界邮政储蓄银行论坛上,法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国际部主管Sylvie Solignac以“冒险的旅程”来形容法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这同样适用于转型中的邮储银行。

  “世界范围内,邮政改革比较成功的,都是介入了金融业务。”吕家进说,金融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邮政网络的优势,交叉销售产品。如德国、法国、日本、非洲很多国家允许邮政办金融,邮政储蓄银行往往是本国最大的零售银行,有着最广泛网点和客户群;美国邮政就比较困难,因为法律不允许办银行。

  “我们的学习样板,是印尼人民银行、美国富国银行、德国邮储银行等。”吕家进说。这几家银行都已经上市,并颇受投资者青睐。

  “组建之初,我们到印尼、德国、法国、美国等考察了十几家银行的经营模式、小微金融经验,确定邮储的学习样板、战略、实施方案。”吕家进介绍说,在亚洲,与邮储银行的业务特点契合度比较高的是印尼人民银行,它的网点多、网络大,客户结构、资产结构、产品体系,非常符合邮储银行的现状。

  很多人所不熟悉的是,目前市值超越工行的美国富国银行,前身也经办邮政业务。

  “富国银行的产品体系,是社区银行的定位,包括存款、结算、特别是消费金融,这和邮储银行的产品体系定位相似。”吕家进说。

  谈及富国银行哪方面最值得邮储银行学习,吕家进表示,第一是它的市场定位,第二是它对客户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就是深度开发,让每种金融产品都能做出利润贡献。富国银行近年来在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方面的数据化、模型化很值得借鉴。

  “做零售银行主要是降低成本,第一是降低客户调查成本,如何数据化、模型化;第二是减少运营成本,如何使得审批效率更高;第三降低资金成本吸储,如何给客户提供结算服务,如何提供多元化服务让资金沉淀下来。”吕家进表示。

  吕家进亦提及德国邮政银行,虽然它没有委托邮政的网络开展金融业务,但通过大量并购当地专业小贷公司来拓展资产业务,“这不失为一条发展路径。”

  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均需要理顺机制、提高效率,建立激励和约束相容的机制,其核心是公司治理。邮储银行和中邮集团分账,改制显然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有专家认为,公司治理仍是邮储银行最主要的问题。

  对此,吕家进表示,公司治理要求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分权机制,目前邮储银行已经基本建立这样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邮储银行由中邮集团全资控股,“我们的股东非常开明,充分放权,是一种战略管控,只要求我们把银行做好。”

  财新记者了解到,在邮储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前,原董事会中70%的董事来自中邮集团;在邮储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后,在财政部、银监会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邮储银行调整、充实了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

  目前,来自中邮集团的董事不超过30%,现董事会成员均有金融、财政及经济专业背景,熟悉银行业。

  对于邮储银行是否有进一步股改的计划,是否考虑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吕家进称下一步会积极准备。股权多元化和上市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需要解决资本金补充机制的多元化,而邮储银行希望引入有银行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在风险管控、产品研发、IT服务等方面提供帮助。

  “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将是邮储银行下一阶段的中心任务。吕家进表示,邮储银行将继续依托网络优势,按照公司治理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营销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努力把邮储银行打造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品牌卓越、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

  本刊记者吴红毓然对此文亦有贡献

  德国邮政银行转型路径

  德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德国邮政银行)是德国最大的零售业务和住房信贷银行,其经营理念是简便、低价银行。目前,按照资金规模和存款月综合排名,该行在德国2000多家银行中稳居前20名,其金融零售业务排名德国第一、欧洲第五。德国邮政银行的市场定位是大众银行。

  股改

  1989年第二次德国邮政改革,政企分开,邮电分营,成立了邮政、电信、银行三个独立的部门,德国邮政银行成为一个独立的股份公司;开始并没有获准经办信贷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用于购买低风险的政府债券,同时兼营些简单保险及简单的中间业务。德国邮政银行和邮政之间仍保持密切关系,并以详细的法律文本确定银行和邮政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如,费用的分担、公共设施的分享,手续费的计算等许多细节。

  1995年,德国政府开始对德国邮政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德国政府和德国邮政分别持有该行82.5%、7.5%的股份。此后,1999年又被德国邮政买下,成为德国邮政的全资子公司,同年,德国邮政银行获得信贷业务许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德国邮政银行的许多营业窗口仍设在邮局,双方共同使用邮政网络设施,双方通过各自的业务比重分担成本费用,分享收益,期间德国邮政银行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曾一度在一些地方脱离邮政网络自设营业网点。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金融监管局(Bafin)参与了德国邮政银行的改革并提供一些有益建议,不过在资金上德国政府和德国金融监管局及德国央行均未给德国邮政银行提供任何支持。

  德国邮政银行的监事会主席由德国邮政的董事会主席兼任,董事会主席为德国邮政的董事会成员,德国邮政借此保持对银行的影响力,并确保在银行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维护和体现。值得借鉴的做法是德国邮储银行改革先立法后改革,对推进德国邮政银行市场化改革起到了法律保障和规范作用。

  改革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年龄较大、接近退休的员工主动要求提前退休,并获得较高补偿金,德国邮政银行改革过程中并未裁员,且收入水平与改革前大致相当。目前,德国邮政银行的收入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低于其他商业银行。

  并购

  与世界其他邮政储蓄机构一样,德国邮政银行存贷差比例很大却余额很高,如何解决资金运用不足的问题,德国邮政银行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即通过收购极大地减少存贷差,并且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均达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

  德国邮政银行从立行之初就有明确的目标,即以零售业务为中心,只做自身擅长业务,而对于不擅长的领域以并购的方式。这种方式既能有效运用资金,又能拓展业务范围,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1999年6月,德国邮政银行购买了政府持有的德国DSL银行股份,成为其全资控股公司,DSL银行的加入使德国邮政银行在私人和商业抵押贷款业务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德国最大的零售银行。

  2001年并购了美国的BHF控股公司,加强了销售势头,拓展了业务范围,使德国邮政银行雄踞德国零售和大集团公司金融服务队伍之首。

  2006年1月,德国邮政银行收购了与自身规模相当的BHW银行,BHW是德国住房信贷领域的最大银行。同年,德国邮政银行接管了德国邮政的850家银行业务最多的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同时也为德国邮政办理邮政业务,向德国邮政收取佣金。

  1999年-2003年的五年中,德国邮政银行完成了对各部门的改组,组建了结算业务部和专门发展大客户的业务机构,实现由原来的两种产品发展成业务全面的一流银行。

  业务模式

  德国邮政银行的产品覆盖面很广,除原有的零售银行业务以及面向小商业客户、大集团客户银行业务外,经过一系列的并购,抵押贷款、家庭储蓄、房地产以及消费信贷等业务也迅速发展起来。

  现在德国邮政银行的主要业务是零售银行业务,约占业务总量的90%,其次是为其他银行(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以及裕宝联合银行)办理支付业务,而公司业务、保理业务、租赁业务等只占很小份额。

  物流金融是德国邮政与德国邮政银行的第二大合作业务,德国邮政整个物流链的金融服务由德国邮政银行提供。此外,他们联手开办了个人支付、房地产理财、信用管理和大规模金融投资等项目。无论个体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德国邮政银行和德国邮政都能为其提供理想的套餐式服务。

  另外,德国邮政银行以创新和科技为突破口,投入2.5亿欧元建立了遍布全国的IT系统,极大降低了成本。由于邮储银行的网络领先其他银行,一些银行放弃研发计划,转而购买德国邮政银行的网络,如德意志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等大银行就是德国邮政银行支付系统用户。

  2004年,德国邮政银行在纽约、法兰克福等地同时上市。这是2002年以来德国最大的IPO,现在德国邮政仍持有德国邮政银行50%加1股的股份。德国邮政银行的股票被国际市场广泛看好,目前约11.9%的股份被德国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持有,英国、法国、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分别占16%、8.8%、7.7%的股份,其他地区的机构投资者约占5.5%。

  上市以后,德国邮政银行的股价翻了一番多,交易量和总市值均大幅增加,上市两年后,德国邮政银行被纳入第2次指数成分股,成为与西门子等并列的德国最具声望的30家公司之一。■

  本刊记者张宇哲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editor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