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县风生水起的土地流转背后,存在一定比例的土地流转需求不足的难题,不少农业招商项目乏人问津,流转大户在经营上面临资金短缺——沙县土地流转难题
土地流转,今年以来成为福建沙县又一张名闻全国的名片。这个以小吃知名的福建中部偏西北的不足30万人口的县城,以其全国首创的土地信托模式,有望成为全国的土地流转的样板模式。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亲赴沙县采访发现,在沙县风生水起的土地流转背后,存在一定比例的土地流转需求不足的难题,不少农业招商项目乏人问津。一些土地流转大户在农业经营上也面临资金短缺瓶颈,普遍反映贷款融资难,希望获得金融机构更“贴心”的服务。
难题之一:需求不足
“农户的桔子林荒掉很多年了,没人管理,野草密密麻麻长得比人还高。”在离沙县一个多小时山路车程的南霞乡,记者偶遇做桔子生意的王先生,他正雇人低价从农民抛荒的桔林地里采摘桔子,运到县城贩卖。
年轻人基本都到外地开小吃店和打工去了,村里老人小孩居多,田地和林地无人耕种,是沙县南霞乡的现状,实际也是沙县几个离县城较远的山区乡镇的现状。
在沙县土地信托流转的工作平台——沙县源丰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上证报记者,沙县的土地流转率已达65%,是全国土地流转率的三倍多。“尽管流转率很高,但问题也有。一般来说,离县城比较近、交通方便的成片土地,流转起来非常容易,流转租金也很高。但像南霞、南阳这样离县城超过10公里以上的乡镇,大多是山垄田砂石路,土地基本没有人要。”
该工作人员称,沙县的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到现在,一个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一些偏远乡镇的土地流转出来后,由于土地肥力差、交通不便等原因,没有企业或者投资者愿意去流转经营。
上证报记者在提供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沙县土地流转网看到,网站上土地供应的信息有四五十条,但需求信息却基本上没有。沙县南霞、南阳、郑湖等乡镇十多条200-500亩的山垄田、洋面田供应信息,长期挂在网上,迟迟难以流转成交。
难题之二:资金瓶颈
交通不便、肥力差、山垄地难收拾,真的是造成土地流转难的原因吗?在沙县做水果生意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山垄地其实挺适合开展果树、特色蔬菜、中药材等种植。
“经管好了,除开土地租金,每亩地至少能有四五千元的收益。我很想去流转过来种果树,但是以流转100亩计算,启动资金要十几万,我没有那么多钱。”刘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