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股听起来简单,似乎没有发起开办民营银行那道看不见爬不过的门槛,却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大部分民资能够忍受的投资回报期一般在3年左右,但参股银行要想得到分红,按过往情况来看至少在数年以上,在此期间往往还需要不停的持续增资投入。这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沉重的包袱——要参股银行,得抱着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的决心。
与此同时,虽然参股银行也能获得不菲收益,但随着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与发展,参股已经渐渐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企业家变身银行家是一种很难抵挡的诱惑,金融是百业之首嘛。”一位企业家如是说。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俊波称:“未来金融业增量巨大,企业都应该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而不是现在的一小勺。”
本轮关于民营银行的吹风过后,北京、广东、上海、浙江、重庆、江苏、湖北等地的民营企业扎堆宣布要涉足民营银行。据统计,截至9月底,今年已有10家民营银行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名称预先核准,27家企业提出成立民营银行意向。10月中,有消息传出,首批民营银行的名额已经下发至各省,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分别获得两个名额。
民营银行能改变什么
另外一种声音是,如果只靠开办几家民营银行就想改变过去僵化、保守的金融格局,恐怕也是奢望。在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上,马云[微博]就称:“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还能够支撑30年以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
他认为,中国不缺银行,但“缺乏一个对十年以后中国经济成长承担责任的金融机构”。在他看来,阿里巴巴[微博]并非在做金融,而是在建立一个可靠的信用系统。“互联网拥有着大量的数据,今天中国缺的是银行改造,缺的是一套动态的、准确的信用体系,而我们正在做这样一套信用体系。在我们眼里,企业没有大小、国有民营之分,只有有信用、没信用之分。”
既然如此,为何民营企业家对于银行业如此“迷恋”?
“企业家们去做金融,动机很复杂。”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导汪炜称,“产融结合、多元经营、转型升级,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需求。以传统行业为例,商业企业对于资金流动性的要求很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苏宁去申办银行,我认为他们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有人表示,按目前金融改革的进度来看,可以想见未来几十年内,民营银行的牌照必将是稀缺资源:“未来金融领域逐步放开已成趋势,但是步伐未必快,至少在这一阶段中,银行牌照肯定值钱。”对于收益的预期似乎也建立在对改革进程的看空基础上,也有一种吊诡之感。
前述已经申报民营银行的企业负责人对《浙商》记者表示:“中国的金融再不开放就迟了,这是时代的需要。按照现阶段的金融格局来看,哪怕一两家银行倒闭了,也是兴不起大浪的。国家要对这个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