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最早起源于美国,该类基金诞生后,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基金间接地进入货币市场来获取比存款利息高的收益,结果导致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出现“脱媒”现象,银行业和储蓄机构的存款大大的萎缩。至2008年,存款占美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降至历史低点59%,但同年货币基金资产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的3.83万亿美元,所占银行存款比例也高达55%。
对此,方正证券分析师持有同样的观点,“在货币基金模式下,银行原有存款客户直接变成了资产管理机构货币基金客户,该部分存款资金来源、流向等完全脱离银行。如果利用基金公司、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和产品设计的优势,并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降低使用产品的隐性成本,未来这类现金管理产品对银行存款的替代效应逐渐增强,在争夺银行存款的竞争中将会有一席之地。”
“银行业更多的非核心传统业务将逐步外包剥离或被蚕食。”长城证券分析师黄飙对此认为,“银行将更专注于金融性业务,与第三方支付等IT及互联网行业的产业链分工日趋形成。第三方支付企业具有更强的互联网基因,有更强的经营互联网业务的能力和经验,因而更适应于经营网络支付业务,传统行业将在多个领域面临转型挑战。”
面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业务的分流压力,传统金融机构进退两难——恐进一步伤及自身的传统业务。
传统金融机构进退两难
实际上,在《马明哲致寿险全体业务同仁们的一封信》里,不仅谈到了对该款电子钱包的期待,同样也有大幅安抚寿险营销人员的段落,从中或显示出马明哲对于互联网金融会否冲击传统金融的考量。
据平安内部人士称,现在网上流传的马明哲的信只是其删节版,其中大段落关于安抚营销人员的话已无法看到,不过从保留的版本里依然可以看到,“三马网上卖保险的新闻一出,媒体争相报导,热议互联网会不会彻底颠覆传统的保险营销。有些报道甚至宣称“中国300万营销员将面临失业。听说一些业务同仁也在担心。在此,我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是危言耸听。”
显然,马明哲并不想丧失这支从传统金融时代就一路跟随的营销队伍,也并不希望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对传统营销模式造成太大冲击。
不过,平安早已“开战”。在“壹钱包”推出之前,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已经开始针对余额宝展开了反击。
2013年12月,平安银行推出了“平安盈”产品。平安银行的客户可通过在网上开立财富e电子账户来购买“平安盈”,“平安盈”内资金可T+0实时到账并可转出使用,还可直接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模仿余额宝的低门槛特点,平安银行这款产品的门槛也极低,实行“一分钱”起购,打破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