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于12月11—17日发行第五期万利宝第25款,5万元起,期限42天,预期年化收益率6.4%—6.5%;从12月12日至12月17日下午三点前发行三个月专户产品,起点1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6.6%。”
“我行定于12月11—18日发行两款超高收益产品。其中增盈增强型1387号,5万元起售,365天6.5%—6.7%;创盈1634号,20万元起售,91天6.7%—6.8%,182天6.5%—6.6%,欲购请从速!”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理财产品 “推荐贴”,以往收益率屡屡垫底的大型国有银行已不甘“寂寞”。工商银行推出一款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6.4%,中国银行推出一款名为第220期中银集富专享理财计划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5%,建设银行更是接连推出不下五款收益率在6.0%以上的产品。
“年底资金价格还要涨,会有预期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出现。”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而收益率这样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即便在“6·20钱荒”的时候也不多见。市场资金面之紧张、银行“揽储大战”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今年的揽储大战早在11月就已打响,进入12月拼抢就更加激烈。和往年不同,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的时点比以前早,期限以1个月至3个月为主。
“银行汲取了6·20钱荒的教训,想要更早、更多做准备,应对跨新年和跨春节的流动性紧张,同时备战明年年初就可能出现的”揽储大战“。”某城商行个金部人士解释说。
短期资金更受银行青睐。从11月至12月中下旬的情况看,1至3个月期限类型产品的收益率上涨最为明显。因为12月中旬成立的理财产品,期限超过47天便可使资金在自家银行账上成功跨过元旦、春节。而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一般两天后才能到账,这就能够保证理财资金在第一个工作日也仍在银行账上。
不过,银行理财资管试点的产品表现未尽如人意,无论是从流动性还是收益率来看,普通购买者对于资管产品的认可度都不及普通理财产品。银行人士介绍,一般客户习惯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而对于净值型产品的接受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