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有风险,做官需谨慎。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结果,揭示了仕途的险恶: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评选出了“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07版)
调查公布后,引发舆论哗然。以网民们的反应来看,大都认为其荒诞,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因为在公众的意识当中,做官自古以来都是最理想的职业:旧时多少人寒窗苦读、辗转波折,只为封侯拜相;而当下,幸福指数排名第一,则是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动因。因此,做官存在风险的说法,多少会让百姓认为有些无病呻吟。
可“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所折射出来的,却是当前的社会生态和官场生态:越是“肥缺”,越容易出事;越是权力集中,越容易滋生腐败;越是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越是容易出现麻烦。
通过分析“十大高危岗位”的分布结构,不难发现:国土、建委、房管之所以高风险,是因为其指向的是房地产行业,而房产行业不但是暴利的创造者,同时更是民生的绑架者,以及当下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的制造者,矛盾焦点下的权力热舞,不出事都很难。
而交通、公安、安监,最大的风险恐怕来自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近些年矿难、群体性事件的高涨,公众和言论的监督、权力问责的矛头难免让他们如芒在背。
至于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主要面临的风险恐怕还是权钱、权色交易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收了好处不办事,面子上过不去”,恐怕是“湿鞋”、“下水”的最主要原因。
诱惑过大、权力集中、矛盾突出,正是这“官场十大高危岗位”的命门所在。权钱交易产生贪腐、权力独断激化矛盾,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以至于让做官成为一种风险,与我国权力场域权力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完善有重大关系,由此产生的灰色空间,给权力和利益有了充分苟合的机会。而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够善用手中的权力、做到清正廉明,那么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风险也就自然消弭。
权力的运行不够透明、官员手中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权力为民服务的性质就很容易变质,权力变质引发的后果,便是官员的腐化。类似“阴沟里翻船”的现象一旦成为了常态,存有真空的权力便变成了一种可怕的魔咒。利益的诱惑、人性的弱点加上绝对的权力,很容易让官员陷入贪腐的泥潭,而这正是做官的风险所在,并且这种风险,在利益糖衣掩盖下,很容易被官员们所忽视。
由此可见,当官本身就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特别是在权力缺乏约束、监督不够透明的官场生态下。而如何规避这种风险,甚至要谨防有些官员不惜冒险。一是要防止权力的过于集中,毕竟绝对的权力容易产生绝对的腐败。二则是要实现内部监督、公共监督、法律监督多管齐下,让监督的阳光充分照射权力场域,因为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结合这个调查,重读诸多落马官员的悔过书,也许会发现,官场风险客观存在,其实质便是社会所面临的腐败风险,与其强调人性贪婪、权力作恶,倒不如正视它,并为之寻求规避的方法。而规避官场风险的最好办法,除了靠官员们的廉洁自律,更要以强有力的监督敦促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填补权力真空。
- 2010-04-29让“做官”还原为一种职业选择
- 2009-09-21给“裸体做官”者戴上紧箍咒
- 2009-08-26做官切莫交贼友
- 2009-08-25做官的嚣张与失官的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