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遵义市汇川区的待用公益活动迎来“周年庆”。该活动从最初的1家待用快餐,扩展至图书、文具等行业在内的11个商家。但目前该活动却面临着认购者与认领者稀少的局面。(5月5日《贵阳晚报》) 不可否认,遵义市汇川区的公益做法,充满了浓浓的温情,确实值得称赞。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反思和警醒。根据报道,遵义市的公益活动,其目的就是“汇善成川”,让活动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然而,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其中的关键症结,“汇善成川”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肯定而言,公益活动生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顾客对商家缺乏信任感,导致了公益资金来源出现了巨大缺口。正如一位鱼鲜店的经营者所说,她在店内摆有相关宣传单,但她费力解释半天也难得有顾客认购,甚至有一些顾客质疑商家是借机骗钱。由此不难看出,在诚信风气并不理想的当下,仅听商家一面之词,根本不可能“说服”消费者,让他们为公益活动出一份力。毕竟,公益事业的资金需要在顾客中间募集,如果不能保证顾客对每笔资金去向的知情权,就很难吸引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 基于此,最为关键的就是在顾客和商家之间,真正建立起互信的氛围,让公益活动的整个流程清晰的展现的顾客面前。从这个方面来说,顾客或者商家采用“自说自话”的模式,都如同隔着信任危机的藩篱,无法形成思想理念上的契合。所以,引入第三方诚信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须。毕竟,通过第三方诚信机构,将资金的募集、使用、去向等内容进行细化和公布,可以将公益活动的流程装入“透明的笼子”中,从而打消顾客心头的种种猜忌和疑虑。况且,通过这种模式,还可以在三方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从而确保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 诚然,遵义市汇川区的待用公益活动,的确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创新之举。但是,由于缺乏诚信的氛围,顾客对活动始终持有观望态度,还没有形成巨大的合力。因此,如果让第三方诚信机构适时介入,就可以打消顾客的心头疑虑,增加认购者的数量,点燃他们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和活力。 |
相关阅读:
- [ 05-06]待用公益不待见 不如募捐箱管用
- [ 04-25]公益监督应该像公益事业一样严肃严谨
- [ 04-23]公益诉讼缺位,公民不妨补位
- [ 04-23]“环境公益诉讼”门槛越低越好
- [ 04-16]消协,兰州人喊你发起公益诉讼
- [ 04-11]环境公益诉讼亟待破冰
- [ 04-11]放开“民医”价格更要确保“公医”的公益属性
- [ 04-10]放开民营医院定价权如何释放公益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