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名单能否呵护舌尖上的安全
2014-06-12 15:51:44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来自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消息称,下半年,全国将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红黑名单制度,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损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文明办表示,将以征信系统建设为依托,联合国家食药总局,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诚信企业“红名单”和失信企业“黑名单”。 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每每刺激公众的神经。敏感者往往产生信任危机,对任何食品都抱有戒心;而麻木者则见惯不怪,对于相关部门的治理颇多失望。可以说,食品安全已从肘腋之疾变为心腹之患,对此,必须下大力气整治。 建立一个正反面的红黑名单,定期发布地区、企业以及食品产品的良莠名录,有褒扬、有惩戒,应该说这是一个有意义的措施。若能落实到位,必会在市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起到惩恶扬善的社会效应,有助于净化食品生产经营环境,为民众提供安全放心的食物。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制约性因素,值得探讨。 一个问题是,红黑名单究竟如何产生?何种情况下才会被列入名单?其中又有哪些预设的程序以保证名单的公平公正?以黑名单为例,“黑”的成色需要有严格的界定,有没有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如何区分某个产品某个批次的偶发性问题与常态性问题?属于企业经营问题还是产品质量问题?等等。 还有,确定“入围”名单究竟谁说了算?仅仅是依据相关部门的意见吗?作为食品安全的主要承担者,消费者的声音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通畅的表达渠道?若是对于名单有不同意见,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应的申诉机制以确保公正?这一榜单如何才能避免被企业及地方政府绑架?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利益输送的渠道? 凡此种种,均有必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周密的制度设计。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方能冲破各种隐性显性的阻力,消除民众对于榜单公平公正的质疑。而公开的必由之路则是扩大民众参与度,让消费者参与到红黑名单的形成过程中,从而构建起最广泛、最严密的监督网络。 此外,红黑名单的确定要特别慎重,特别是红名单。建议吸取此前一些部门、机构滥发“信得过单位”“诚信企业”之类标牌的教训,“红”在何处,要有明确的细则,严密的程序,公开的信息。 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不排除征信、道德方面的因素,但根本上还在于违法成本低廉、执法力度不够大。换言之,红名单、黑名单,尽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真正起作用的仍是黑名单。只有依法给予不法企业以严厉的打击,将其逐出市场,方才能够保护守法企业、呵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
相关阅读:
- [ 06-12]食品安全红黑榜要通上“高压电”
- [ 06-12]让“食品安全黑名单”进手机APP
- [ 05-16]最严食品安全法托住道德底线
- [ 05-16]食品安全最严处罚制度不能“单边”
- [ 05-16]“最严”食品安全法有赖更多参与主体
- [ 05-06]没有严惩就难有医药食品安全
- [ 04-01]谁来“看好”食品安全之“门”
- [ 03-19]食品安全当“社会共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