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电补贴、生猪补贴、柴油补贴等多项国家补贴涉及生产生活的多方面。然而原本是对重点扶持领域的倾斜政策,却成为部分地方官员眼中的“唐僧肉”。厕所里面能生财,病死猪肉可圈钱,死人常领低保金,水利工程是财源……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这是真实发生的基层官员套取国家补贴的“奇葩”手段。(1月12日新华网) 各项扶贫涉农资金堪称农民群众的“救命钱”,然而随着各类惠农资金拨付力度不断加大,这些“救命钱”却成为一些基层官员渔利的目标。从村官到乡镇干部,从农牧部门到扶贫部门,谁都想、谁都能吃上一口。有的通过编造资料、虚报土地面积套取补贴;有的通过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用于补贴其行政运行费用;更有甚者,连已经死去多年的困难补助对象都不“放过”……河南襄城县爱卫办主任丁某竟动起了厕所的“歪心思”,他在农村改厕项目中虚报改厕数目,贪占国家补贴8万多元;湖南省涟源市商务局原局长易建红等人,四次非法套取中央预拨的“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专项补贴资金”共计248万余元;辽宁本溪市人社局干部李平等人,利用职务便利虚假办学,骗得国家普惠制培训补贴433万多元……。 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扶贫涉农资金的支付、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基层农业管理部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手中的权力也不断增大,而相对应的监督却没有跟上,部门内部不敢监督,上级监督又流于形式,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地方对扶贫涉农资金缺乏必要的管理监督机制,即使有管理制度也是做做样子。特别是村一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虽然有关部门对村级财务有不少制度和规范,但是在不少地方,村干部有意无意地对财务管理有章不循,甚至设置多套账目欺上瞒下,浑水摸鱼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涉农资金涉及面广、人员多,上级涉农部门又不了解基层情况,对基层报上来的名册、数据懒得核实;加上一些监管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甚至与不法之徒沆瀣一气,致使行骗者一路蒙混过关,不仅使国家遭受重大损失,且所引起的职务犯罪一查一窝,影响极坏。 政策性腐败是指在制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过程中,借政策之名假公济私,将政策异化成谋利平台的腐败行为或腐败现象。当前在反腐高压态势下,违规性、违法性腐败的空间在缩减,而政策性腐败势头在上升,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尤其是涉农领域。由于这些腐败有政策作为依附,又依靠权力,更具伪装性,成了“能摆上台面的腐败”,再加上这种腐败容易形成团伙,把内部政策执行者用利益绑架起来,再通过外部人员进行实施,最后进行利益分配。正是这些原因,近年来,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涉农资金犯罪线索的案件微乎其微,不少案件都是多年作案,偶然因素导致案发。一旦被发现,就是“小官巨贪”大案。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堵住基层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种种漏洞,首先要加强审核,包括预算的审核、发放过程中的审核和发放结束后的审核等,把资金分配、流向、使用效果等都晒出来,进行实时跟踪监督。其次,监督要让农民参与。村子里谁家有几亩地,谁家种了多少树,只有这个村的村民最清楚。村干部虚报冒领,村民一看便知。另外,随着广袤农村驶入快速发展车道,对权力的监督不能再止于农村,而且还要在“最后一公里”上编织更加牢密的制度笼子,将村干部各项权力牢牢关住的同时,对涉农部门的人员要进行重点监管,防止他们从原本的“把关人”变成利益的“输送者”“获取者”。 |
相关阅读:
- [ 01-05]“高速免费穷人补贴富人”是诡辩
- [ 01-05]别用“穷人补贴富人”,给高速收费找借口
- [ 12-16]公务员乘公交发补贴是权力自肥
- [ 11-20]“稳岗补贴”应匹配市场自主调整
- [ 10-30]车改不能成为国企滥发补贴的“东风”
- [ 10-24]车改摆脱补贴思维才能免遭质疑
- [ 10-17]校车补贴是紧迫的“民心工程”
- [ 09-22]财政补贴上市公司是政府职能错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