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秋节,都会掀起“月饼大战”。从拼历史到拼口味,从拼形状到拼包装,月饼花样越来越多。如今市场上还出现了“螺旋藻月饼”、“西洋参月饼”、“药膳月饼”等所谓的“功能月饼”。一直被视为“文化用品”的月饼被商家赋予了如此“丰富的内涵”,其实月饼的基本成分无非糖、油、面而已。(9月23日《人民政协报》) 中秋节临近,月饼市场迎来销售旺季,但由于中央八项规定的持续发力和政府出台月饼包装规定的限制,以往的“天价月饼”渐渐退出了市场,一些“精明”的商家便把目光瞄向了“养生”领域,各种各样打着“养生”、“药膳”幌子的“功能月饼”横空出世,常常让消费者挑花了眼。 “功能月饼”利用炒作和虚假宣传等手段来提高月饼的附加值,从而为商家争取更大的利益空间。正如医疗专家指出的那样,月饼无论打出怎样的健康保健旗号,都无法改变高糖、高脂、高热量的“三高”性质。因此,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炒作,消费者一定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切莫中了商家的“圈套”,既花了冤枉钱又损伤了身体,让爱心、孝心被商家利用。就像中医所说讲究的阴阳平衡一样,太过迷信养生本身也就违背了养生的宗旨,会闹出各种各样的荒唐事出来。 但我们还应看到,打着养生保健功能概念的月饼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了,且每年都备受公众和专家质疑,但每年都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折射出了相关部门日常监管的乏力。为此,面对“功能月饼”的泛滥,相关部门更要强化“监管功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主动出击,通过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让那些穿上各种“马甲”的“功能月饼”,原形毕露。尤其是让夸大功能的“功能月饼”的不法生产和销售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工商、质检等部门要依据相关广告法规,拿出坚定的态度、足够的力度,规范各种保健品的营销,防止盲目夸大,误导消费者,对那些构成违法,恶意宣传忽悠消费者的月饼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严惩。只有加强监管,才能在保证月饼安全健康的基础上,防止虚假宣传炒作,使中秋的月饼表里如一,成为合家团聚时刻共享天伦之乐的温情寄托。 |
相关阅读:
- [ 09-21]让“福利月饼”回归福利本义
- [ 09-21]“古董月饼”穿越了多少轮回
- [ 09-21]谁是“古董月饼”的制造者?
- [ 09-16]“敏感”的月饼
- [ 09-15]为“月饼福利”正名缘何冷热不匀
- [ 09-11]天上掉月饼掉下一串杂思
- [ 08-26]管住“天价”月饼,别只盯着线下销售
- [ 08-25]让月饼回到原来的“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