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把基本服务先公益起来?让老百姓看得了;基本之外,您要提升体验就要花钱】 每逢长假,总爱讨论讨论景点门票的涨价。最常见的“挺涨派”声音是:价格是有效的分流器,涨价可以保障旅游质量。一窝蜂都进来,人山人海盖住了真山真海,游了等于没游嘛! 涨价真能分流吗?除非超大幅度提升门票,搞成富人游。因为旅游要花的钱里,门票只是一丁点儿,飞机、酒店的大钱都花了,到景点了还能因为100块变200块而不买票吗?还有,景区多是天造地设,价格提高也带不来供给增加,分流仍不大可能。景区能增收倒是真的。 既然涨价分流作用有限,那么,可不可以仿照国企改革的分类法,把景区也分成商业、公益两类,靠自然山水、历史古迹招徕游客的景点都公益了,行不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先贤之胜迹,不该普惠老百姓吗? 该肯定是该,但还是要分析分析能不能。 风景,其实是一种有限供给的资源,必须得有分配门槛。一个古寺,一天能接待8万人,来了80万,让谁看不让谁看? 供不应求的态势在这儿,货币价格归了零,非货币价格就会上升。好比在北京要买一辆机动车,不需要花钱买牌照,但是,你要经历漫长的摇号、排队。排队的本质就是用时间代替金钱决定分配。七天假期,在山脚下排两天队,真比多花200块钱好? 涨价未必能分流,公益可能更难熬。况且,很可能更加剧僧多粥少:不要钱了,新需求会不会被刺激出来?看看节日期间的免费高速路去。 再换个思路:能不能把基本服务先公益起来?基础的风景,遵循普惠的原则,实行低价或者免费供给,让老百姓看得了;增值的服务、延伸的服务上,想大幅提升旅游质量,那就要花钱,这个钱再用之于民。 比如游西湖,大众不花钱,在人挨人、人挤人的断桥上看水,体验差点儿,那看的也是西湖水啊;愿意坐下来,看一场实景演出,品味书生仕女浮行于水面,画舫烟波生动于眼前,那就要花挺多的钱。 保基本的前提下,多元供给,多把尺子,满足多样需求,如何? 当然,僧多粥少,粥难加增,治本之道,还在减僧。弹性休假、带薪休假,这是老话了。僧粥比例差别不悬殊了,增加公益性就更容易了。 |
相关阅读:
- [ 10-27]文化景区贵在“文而化之”
- [ 10-23]景区商铺“竞租”,不能掉进“钱眼”
- [ 10-21]“局长之泪”哭出景区评级的利益迷局
- [ 10-20]景区被摘牌,事后痛哭不如事前痛治
- [ 10-19]5A景区摘牌“罪人”不能由旅游局长一人当
- [ 10-19]“摘牌”是治理景区乱象的一个好手段
- [ 10-16]“景区别墅群”是怎么建起来的?
- [ 10-16]景区建别墅岂止因“执法软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