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任性改地名 何处寄乡愁

2016-02-04 07:38:59 樊树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2月2日,河南省新乡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原告朱某义等4人诉被告郑州市人民政府请求政府撤销通告并恢复祭城路原路名”一案。原告朱某义、贺某某、朱某妞、宋某某及其各委托代理人,被告郑州市人民政府的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诉讼。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法学专家教授、郑州市“祭城社区”的群众代表、郑州市人民政府和郑州市民政局的部分工作人员等80余人旁听了庭审。(据2月3日《大河报》)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表示,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从另一个角度讲,地名就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血脉,承载着很多民众浓浓的记忆,也是群众寄托乡愁所在。然而,郑州市人民政府因“祭(zha)”字读音生僻,与标准读音(ji或zhai)相差甚远,给外来客商和民众带来不便等原因就作出决定,将原本具有深远历史文化意义的“祭(zha)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心里不畅快。朱某义等人以不符合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第五条、《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一项和第十九条之规定,与郑州市人民政府对簿公堂,请求府撤销通告并恢复祭城路原路名,也是民众法律意识的一种觉醒吧。

不管该案宣判结果究竟如何,但也应该给各地“任性”改地名的行为以警醒。众所周知,随着不少城市行政区域的合并撤销、街道社区的改造,一些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正在快速消失。据统计自1986年以来,我国约6万个乡镇、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消失。至于消失的街道名称更是数不胜数,在北京,1980-2003年间胡同地名消失了40%;在广州,1991-2000年间老地名消失了1031个;在南京,最近15年来约200个老地名消失……

不可否认,老地名的迅速消失,尽管和城市的快速扩张有关联,但在很多城市确实没有树立对老地名的历史文化审美感,没有保护老地名的文化责任感,而缺少长远的文化眼光导致,让人诟病。据文献资料表明:新闻中提到的祭城路历史上叫祭国,最早为商朝的邦国,在商代甲骨文中多次被提及。周灭商后也将祭国灭掉,因为这一段悠远的历史,地名一直沿袭至今。郑州市政府如此将其更名为“平安大道”,通俗易懂了,但那段烽火岁月也宣告被割裂,孰重孰轻,相信每一个公民都掂量得清吧。

其实,老地名能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及某一历史阶段的经济、史实(事件或人物)、变迁、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缩影,这早已成为共识。因此,从2004年始,中国地名研究所就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7年,联合国确立“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与此同时,中国的许多地名也开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目前,国内不少地方也都出台办法,明确提出地名要体现和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这几年间,我们也看到一些地名的更改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回归,如襄樊改称襄阳、沙市改称荆州等。

地名承载了大量个体记忆与情感,并非哗众取宠的工具。任性一改后,即使民俗风情能追溯重拾,文化灵魂也难以复原。当“已经认不出家乡”成为一段段痛苦的叙事,乡愁何处寻?

老地名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文化基因和文化记忆,保护老地名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希望各地政府在改地名时慎之又慎,多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对历史和文化多一份敬畏,多一些尊重,多保留一个个老地名的“美丽”,让一缕缕动人心扉的乡愁长存民众心间。尽量别让“祭城路”更名为“平安大道”之类的事情重演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