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而充实的10多天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女代表们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用行动证明着“巾帼不让须眉”。3月14日,两会圆满落下帷幕,站在“十二五”开局的崭新起点,女代表们展望未来,为“幸福”导航。
民生保障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人民群众对幸福有很多新的期待和关切。对老百姓而言,民生是天,但也很具体,住房、就业、医疗、上学、收入,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所以,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保障充分就业。”——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灵山县委书记潘雪红。
“只有民生给力,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现在很多老百姓住房有压力,孩子上学有压力,就医有压力,一般人往往压力很大的时候幸福指数会降低。所以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公租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让老百姓居者有其屋。”——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勤。
给力“三农”
“我们老百姓的幸福很简单,就是要有活儿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让我更加相信,农村地区必将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梅洞村党支部副书记杨月梅。
“我感触最深的是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只有收入增加了,农民才能谈及幸福。我来自山区,这次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加大对山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的投入,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海味村党总支书记李树仙。
文化和司法提升幸福指数
“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众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
“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关键在于要让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公平。每审理一个案件要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要依法办案。特别是发生纠纷后,当事人的权利能够从司法得到公平的保护,他们的矛盾能够公平地解决,我想他们会得到更大的满足,幸福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其宏。(本报记者 赵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