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妇联新闻> 媒体关注 > 正文
青少年健康教育:让孩子学会健康生活
www.fjsen.com 2011-04-19 08:46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来说两句

“步行日”孩子们走起来,教孩子作自己的健康管理师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孔灵芝副局长介绍,2010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强调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应对慢病带来的挑战。而慢病的防治与饮食、运动、戒除烟酒和心理状况等密切相关,其中运动不足是多种主要慢病的一大危险因素。卫生部倡导每月11日为“步行日”,最根本目的是希望大众能够有意识地增加运动,达到吃和动的平衡,走向健康。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指出,步行是人们日常最常用的一种锻炼方式,倡导步行的意义还在于呼吁行为方式的改变,步行代表的是增加身体运动。让孩子们走起来,也是一项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的年轻人为了控制体重拼命节食,实际上超重并非因为某种食物造成的,而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形成的。所以保持健康体重尤其要注意吃和动的平衡,而不要单单靠节食,结果会损害健康。

面对年轻人不愿意动,作为年轻人偶像的白岩松觉得,不管是步行,还是其他的“吃动平衡”,都要从青年人做起。一方面,现在很多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另一方面,越是工作压力大,年轻人越要运动。要从年轻的时候养成一种习惯,就是要跟自己对话,它会保持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说散步保持“身健康”,而经常跟自己对话,能保持“心健康”。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没有不好的孩子,就看我们怎么去教育。范莉教授提出,从社会管理角度,应把青少年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在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健康教育网络,普及慢性病预防知识。

“全面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比如,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和孩子主动关注和参与自身健康维护,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师。”范莉建议。

山东潍坊的孙传荣女士以前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吃饭香,自己的女儿饭量少不说,还挑食。为了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孙女士动了很多脑筋都不见效。一本杂志提醒了她:让孩子增加运动量。从此她每天尝试着和女儿从幼儿园走回家、走楼梯。

“1,2,3,4,5,咱们谁能数到100啊?”这样的办法用了不少,不知不觉中孩子多走了几个台阶。3个月后,孙女士发现女儿的饭量一点点增加,吃饭也不再那么挑食了。让孙女士意外的是,自己也感到工作起来比原来更有精神了,身上也不觉得到处酸痛了。更重要的是,在中间休息互相揉腿的过程中,女儿学会了对别人表示关心,如今她经常会说:“妈妈,你太累了,你歇会儿,我给你揉揉腿。”

应在中小学校启动健康教育课,设科研基金掌握青少年生活方式特点

范莉建议,健康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只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在今年计划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她呼吁和号召每个教师都成为健康行为教育的教育者和先行者。

对付慢性病,该从娃娃抓起了。范莉建议,国家应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开展专项研究,及时掌握我国青少年儿童生活方式的变化特点和少年儿童慢病的流行趋势,深入研究少年儿童慢病表现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学影响因素。“及时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咨询报告。”范莉呼吁,制定全国统一的青少年健康标准,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并积极探索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干预模式。

健康工程,更要始于娃娃足下。(本报记者 耿兴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