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秀和丈夫。
父亲现在已经是92岁了,但他每年都要从香港回来,有时一年还回来两次。
他说,回来走走看看很好,特别看到中国现在的发展,心里感到高兴……
一
父亲和母亲是1974年从福建省连江长龙华侨农场移居到香港的,当时6个弟弟也都一起到了香港,之后,两个妹妹也都全家移居香港,留在内地的就只有我一个,所以,父亲回到内地,基本上就住在我这儿。
我们的家离温泉公园很近,父亲总是一早就自己到公园溜达,一去就是很长时间。
晚饭时,父亲总会说一些话,而话题多是当天听到的,或者看到的事。
也许是他年纪大的原因,他的感慨也越来越多。比如看到公园里的老人后,他就会说,中国的老人很幸福;当我从医院手术回家,他就会说,中国的医疗技术不比国外的差;看到电视里的救灾场面,他就会说,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像解放军这样为人民赴汤蹈火……
父亲一向都很开朗,这也许是他长寿的原因,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悲观和沮丧。
现在看到自己的国家有了这么迅速的发展,这又给他的晚年增添了许多愉快,这越发让他爱回来,越发走走看看。
说实在的,像他这样高龄的老人,一个人来来去去,有时着实让我们担心,但又不能不让他出来走走,毕竟人活在社会中,就是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
二
不用说父亲,现在我也是一个老人,也喜欢多出去,尤其和朋友、同事一起出去,心情格外的好。到目前,我也到过世界很多国家,当看到别的国家时,也会和自己的国家做比较,得出了自己的最真实的结论。
早年在印尼,父亲就很关心祖国的事,平时很节省的他,最奢侈的事大概就是听收音机,每次听到中国有什么新鲜事,就会告诉大家。比如,中国农民组织起人民公社、城市不仅有养老院还有幼儿园和托儿所、中国制造出轮船和飞机等等。
那时,关于新中国的事就是靠父亲告诉我们的,所以祖国的观念就是由父亲这样点点滴滴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萌发出热爱祖国的幼芽。
这些,现在看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在当时,我们这些孩子很难抽象地去认识一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何况,我们平日都是在印尼学校读书,彼此交往又都是讲印尼话,要去爱一个离自己很远的国度,确实不容易。
到了1960年,印尼政府颁布了一个限制华人从商的法令,这时,我才真正地感到,我们脚下的土地,的确不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生活的城市也不是我们的城市。
- 2012-01-09牛淑琴:用爱延续生命
- 2012-01-06韩玲玲:马路天使唱着奉献歌
- 2011-12-31胡海燕:用充满母爱的耐心呵护学生
- 2011-12-28徐世丽:悉心照顾瘫痪丈夫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