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持有的部分美国国债转换为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对美基础设施投资,正是寻求结构互补、实现互利双赢的体现
当前有必要创新和调整中国对美国投资的思路,以自身所持有的部分美国国债做抵押,以抵押贷款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于美国的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带动和扩大国内产品乃至劳务的出口,进一步拓展中国内外需求的空间。这是两国互利共赢之举。
大量持有美国国债面临贬值风险
2011年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高达创纪录的3.0447万亿美元。尽管最近几个月来中国连续减持美国国债,但截至2011年3月末,中国共持有1.1449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的37.6%,中国仍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外国持有者。
考虑到美元中期仍旧面临着较大的贬值风险,中国持有的巨量美国国债缩水风险较大。如果进行存量调整,在市场上大量抛售,会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导致美国国债价格大幅下跌,这不利于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过高的外汇储备还缩小了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加上储备中潜在着一些热钱,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成本与风险,不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未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内债外债高企,美元贬值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投资价值面临较大的缩水风险。能否确保中国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根本利益。
可考虑把部分美国国债变为对美基础设施投资
当前有必要创新和调整中国对美国投资的思路,采取灵活措施,适当减少财务型的金融投资,逐步增加长期战略性的股权投资,减少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例,增加优质企业股权的比例,建立将储备转化为投资、将资金转化为资本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和扩大中国内外需求的空间,以主动增强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为中国经济继续保持20年以上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设想和建议是:中国以自身所持有的部分美国国债向美国的商业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做抵押获得贷款,将此贷款注资中国投资公司或其他央企,或是专门为此成立一家新的对美投资公司,以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以参股或提供项目贷款等其他方式对具体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及运营,投入资金在若干年后可以通过运营回报或股权分红的方式逐步收回,再以此为基础偿还国债抵押贷款利息。投资对象主要是美国的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中国在这方面较为成熟的技术、装备和设计、施工人员,帮助美国改善部分基础设施老化状况,并带动和扩大国内各种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乃至劳务的出口,在这方面可以先期获得一部分收益。
从国内促进竞争的角度来看,似乎有必要由国资委发起成立一家类似中投的公司,由这家公司充当投资平台,承接国债抵押所得贷款,由国家直接将该笔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而该笔外汇形式注入的资本金必须定向投入到海外投资项目中去,不允许在国内结汇。该机构在合适的时候可以通过上市、重组等方式转让出售或者划拨所持企业或项目的股份,从而完成投资退出的过程。
作为一种交换,中国承诺对美国国债不进行大规模的直接减持,而只做形态上的转换。作为回报,美国一是要主动减轻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等问题的施压,毕竟中美合作的领域很宽广,没有必要非在汇率这一并非最基础的问题上反复绕圈子乃至“大动干戈”。二是要对中国资本开放一部分市场,放松对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这样做可以为改善两国关系、扩大两国经贸交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创新一种新的方式。三是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这一问题久拖不决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这既需要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同时还需要两国相关主管部门的密切合作与配合,克服可能的障碍和阻力以求“双赢”。
- 2011-08-05对美国债变投资是双赢之举
- 2011-08-05钮文新:美国“债务经济模式”捆绑了全球
- 2011-08-05美国债务=希腊债务?
- 2011-08-04沙媒:美国债务危机缓解 沙特在美投资得保障
- 2011-08-04周小川:将密切关注美国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