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不买保险的理由很多:现在有社保,没必要再去买商业保险;自己现在还年轻,不会得什么大病,而养老是遥远的事情,等工作生活稳定后再买吧……其实,这一类人群最大的保障需求首先应该是:不要给家人“捅窟窿”。
孝心不体现在给父母买保险
顾浩,“80后”中年龄较大的,29岁,某公司业务主管,月收入7000元,独生子,单身。2009年6月,顾浩感觉牙痛,牙龈出血,起先他没在意。两天后发烧39度,急忙去医院检查,确诊为白血病。2009年12月,患病6个月后去世,医药费、护工费、抢救费、丧葬费共计37万元,其中社保报销了7万元。
顾浩的父母都是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当过知青,目前退休在家,靠退休金度日。在治疗过程中,有骨髓移植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案,顾浩没有犹豫选择了后者。他对一位病友说:“我打听了,骨髓移植没有50万元下不来,而且手术中有突然死亡的风险,这两样我父母都受不了。保守治疗虽然复发可能性大,但费用少得多,即使慢慢死去,父母也不会感到太突然。”接下来,在保守治疗中是用对病情缓解率达60%的进口药,还是用缓解率只有30%的国产药,顾浩再一次选择了价格便宜的后者,因为社保可以支付这部分费用。
顾浩没有买过任何商业保险,据他的同事回忆,曾经有几位保险代理人找过他,都被他以工作忙为由,婉言谢绝了。顾浩曾经对同事说过:“单位给我们上了社保,我不认为商业保险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倒是觉得能给父母买一些保险是很重要的,因为对我们而言,父母是天。”
顾浩恰恰忽略了,对父母而言,他才是天。顾浩给父母留下了30万元的负债,捅下了30万元的“窟窿”。原本他可以照顾父母养老的,他先走了,父母中如果再有一位离开,留下的一位就会无人照料。如果去养老院,费用又从哪里来?这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产生的额外费用。
假如顾浩生前购买了100万元的生命保险(寿险),情况又将如何呢?在他死后,保险公司会将100万元理赔金送到他父母手上。除去30万元的负债,还有70万元可以用来养老。尽管他们花这笔钱的时候会很痛苦,但这痛苦来得总要比没有钱治病、生活的痛苦小一些。
由此看来,人生的第一张保单就是买给父母的“孝养金”不是给父母买商业保险,而是给自己买保险,让父母做受益人。
其实,社保的本质不是保险,而是福利,所以它是没有身故赔偿责任的。“80后”如果比父母走得早,给他们留一笔钱,不仅是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更是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至于父母究竟需不需要,和我们想不想给,这完全是两回事。
- 2011-12-13保险三巨头浮亏600亿之后 偿付能力吃紧
- 2011-12-13高盛下调友邦保险目标价5.4%至35元 维持买入
- 2011-12-13新华保险新股定价报告:合理估值区间24~33元
- 2011-12-13保险三巨头浮亏600亿 缘起“满城尽是次级债”?